“什麼?他們真的把川崎重工踢出局了?為什麼?”
帝都一家酒店內,阿爾斯通的商務代表們坐在會議室裡,為他們剛剛收到的那個信息震驚不已。
“消息的來源可信嗎?會不會是他們有意放出來迷惑我們的?”
首席談判代表阿德裡安眉頭緊皺地問道。
他手裡還握著一本筆記本,上麵記錄的是他所有的談判策略和思路,本來應該在接下來的談判中逐一去應用,但現在.
如果消息是真的,那麼,他這本筆記本就要徹底淪為廢紙了。
因為,上麵的所有內容,都是基於“三方同步施壓”的前提去做的!
他不能接受技術全盤轉移的方案,也不願意與華夏的公司合作,所以一直試圖利用三方的共同利益,逼迫華夏讓步。
在他看來,前期鐵道部表現出來的強硬隻是一種談判策略,他們應該不會真的撕破臉皮才對。
但沒想到,他們居然真的做了,還做的這麼徹底。
不是延遲談判,不是要求更換談判代表,而是直接把日方的高鐵聯合體提出投標名單。
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他們不知道這麼做的後果嗎?他們不明白失去一個潛在的供應商,對他們本就薄弱的高鐵體係來說,意味著什麼嗎?
而在他的對麵,他的助手阿爾弗雷德在反複確認之後,給出了確定的回答:
“是的,消息是可信的。”
“我們注意到,日方仍然在努力,但他們多次嘗試拜訪,都已經被拒之門外。”
“並且,這絕對不是什麼‘談判策略"。”
“通過我們的內線,我們監聽到了一次川崎重工和鐵道部下級官員的對話。”
“後者並沒有表現出任何可供斡旋的態度,而是直截了當地說出了‘事情沒有餘地"這樣的話。”
“這種措辭是極為罕見的,或者說,他們從來沒有使用過。”
“所以,我們判斷,川崎重工所代表的聯合體,一定是真的出局了。”
聽到這裡,阿德裡安神情凝重地點了點頭。
“事情有點出乎我們的預料了.這對我們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為什麼?失去一個競爭對手,我們的壟斷性不是更大了嗎?”
會議室裡,有人疑惑地問道。
阿德裡安看向那人的方向,恨鐵不成鋼地罵道:
“蠢貨,這跟壟斷有什麼關係?!”
“你以為這是一次普通的談判嗎?你以為我們麵對的是普通的對手嗎?你以為這筆生意跟我們以前做過的歐洲小國的生意一樣嗎?”
“他們是華夏!是這個世界上的第三大國!”
“無論他們現在多麼落後,他們的潛力都是有目共睹的!”
“高鐵對他們來說隻是暫時的困難,如果有需要的話,他們甚至隨時可以實現技術上的突破!”
“這是他們的底牌,而現在,踢出川崎重工,就是想要告訴我們,他們擁有掀桌子的能力!”
“難道我們還真的就讓他們掀桌子嗎?就算我們同意,董事會也不會同意的!”
一連串夾槍帶炮的話頂得說話的那人無言以對,但他似乎仍然不服,於是便繼續開口道:
“可我並不覺得他們擁有掀桌子的能力,至少現在沒有。”
“高鐵技術是一項成體係的技術,他們怎麼可能在短期內實現突破呢?”
“這太不可思議了.”
“對彆人不行,但對他們可以!”
阿德裡安斬釘截鐵地說道。
“我們必須以最高的警惕性去評估我們的對手,伱要知道,他們什麼事情都乾得出來。”
“先生們,放寬你們的眼界,去看看新聞吧。”
“短短一年之前,他們還僅僅擁有幾架破爛不堪的二代機,但現在呢?他們的四代機已經能夠獨立作戰了!”
“並且,聽說在不久之前,他們還搞下來了一架EC-130H,那是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電子戰飛機!”
“這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奇跡-——我們的國家,能完成這樣的奇跡嗎?”
“不能!”
“但他們可以!”
“這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
聽到他的話,眾人沉默下來。
良久之後,助手阿爾弗雷德才開口問道:
“所以,我們現在的策略是什麼?”
阿德裡安思索了片刻,歎了口氣說道:
“也許,我們是時候做一些讓步了。”
“先把預訂的談判推遲,我需要一點時間,去對他們做一些私底下的拜訪。”
“我懷疑,他們已經實現了某些技術上的突破,但具體做到了什麼程度,我沒有頭緒。”
“總之,情況已經變了.”
另一邊,西門子代表所在的酒店。
情況跟阿爾斯通完全不同,所有人都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
“真是愚蠢的行動!但是,敵人的愚蠢,就是我們的機會!”
“很顯然,他們已經被民粹主義裹挾了,為了那些麵子上的東西,他們被迫放棄了實質的利益。”
“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繼續給他們施壓他們可以選擇的空間更小了,而一家供應商絕對是不夠的,可以說,這筆訂單我們已經拿下了!”
“是的,必須要保持強硬!現在是完全的賣方市場,他們憑什麼跟我們抗衡?”
“價格必須繼續提高!一列高鐵動車的價格應該提高到3.5億歐元!”
“這個價格他們必須要接受,我們甚至可以威脅退出。對,我們需要聯係阿爾斯通,現在隻剩下我們兩方了,我們應該結成利益聯盟!”
整個會議室裡一片歡快的氣氛,在他們的眼裡,這次的訂單似乎已經成了囊中之物。
他們還不知道,自己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
事實上,如果陳念站在這裡,他一定會忍不住扶額。
因為他知道,在上一世,西門子就是因為重大誤判,導致失去了高鐵項目的投標機會。
萬萬沒想到,重來一次,一模一樣的錯誤他們居然又犯了一次。
——
但似乎這也並不奇怪。
畢竟,人還是那些人,即使有了川崎重工被踢出投標這個變量,他們的判斷依據卻還是沒有變,得出一模一樣的結論也就不奇怪了。
說到底,還是他們本身對於華夏、對於鐵道部的判斷出了偏差。
他們似乎還沒有像阿爾斯通一樣,學會用更謙遜的態度來看待對手。
而這,最終也會導致他們吃下跟上一世一樣的苦果
川崎重工所在的酒店裡。
和田英鬆滿臉麻木地聽完了質詢會,此時的他已經不知道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麵對即將要發生的事情了。
作為這次談判的主要負責人,他算是徹底搞砸了。
這不僅僅是失去一筆訂單那麼簡單,實際上,川崎重工失去的是整個華夏的市場。
原因很簡單,進場的機會隻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