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小時之後,帝都。
張曙光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跟談判小組的幾名成員商量著後續的談判計劃。
坐在張曙光對麵的技術顧問劉卓成正在做著彙報:
“.目前的情況是,我們已經釣足了他們的胃口,各個供應商的代表都已經主動找過我們了,要求儘快啟動下一階段的談判。”
“對我們前期提出的要求,他們也表示可以考慮。”
“但爭議比較大的,是完全綁定式的技術轉移方案。”
“綜合他們的意見,這些供應商普遍認為,與華夏內部公司合作沒有問題,但他們不接受全盤技術轉移,隻能做有限度的技術讓渡。”
“而對於‘有限度"這個提法的標準,他們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複.”
“那就是畫餅咯?”
張曙光毫不客氣地點明了問題的關鍵。
“沒錯,就是畫餅。”
“而且還是在我們畫的餅的基礎上二次加工畫出來的餅。”
“如果我們真的接受所謂‘有限技術讓渡"的方案,那就意味著,我們所提出的三條原則中至少有兩條會被打破。”
“首先,我們要求華夏企業必須有對方的技術支持,但很顯然,在有限技術讓渡的前提下,這一點是根本做不到的。”
“其次,如果隻是有限技術讓渡,那就意味著,對方仍然要繞過華夏企業直接參與項目建設,第一條原則,即‘投資企業必須是華夏企業"這一條,也被打破了。”
“所以,綜合起來我認為,對方的提議是不可接受的。”
“直接駁回好了。”
聽到這話,張曙光點了點頭,回答道:
“駁回,百分之百駁回。”
“開什麼玩笑,還跟我們談條件?”
“知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情況啊?140列高鐵訂單!而且這還僅僅是為了支撐第六次大提速的訂單。”
“之後呢?我們的四橫四縱工程呢?1.2萬公裡的鐵路網!”
“這是多大的市場?我就不信他們不想要!”
會議室裡的眾人紛紛點頭讚同,而事實上,張曙光所說的也沒有任何問題。
早在好幾年之前,國際谘詢機構就已經把華夏評定為世界告訴鐵路需求最大的市場,由於先天幅員遼闊、再加上人口眾多、城市化程度相對較高,毫無疑問,高鐵是比航空更合適的大規模交通方案。
方向是清晰的,那麼誰能在這片市場還一片空白的時候搶先進入,誰就能獲取到最大的主動權。
這也難怪招標信息一拋出,包括阿爾斯通、西門子、川崎重工、龐巴迪等等在內的國際公司都搶著接觸。
甚至為了一個見麵的機會,幾家公司狗腦子都快打出來了。
往對方代表的房間裡塞小姐然後舉報隻是常規操作,前段時間,川崎重工的幾個客戶經理甚至乾出來了雇幾十輛車把西門子代表所在酒店的停車場堵死的事情。
可見,為了這個訂單,他們有多賣力。
但矛盾的是,哪怕是在這種情況下,幾家公司在技術轉讓的事情上,也沒有退讓一步。
在他們看來,這是他們賺錢的根本,絕對不能讓華夏這邊學了去。
隻要把技術抓在手裡,那錢就可以賺的長久。
誰要是做一錘子買賣,誰就是所有人的敵人。
所以,他們在這一點上罕見地實現了共進退。
要怎麼去打破這樣的同盟,就極為考驗談判者的功力了。
思索了片刻,張曙光開口問道:
“龐巴迪那邊談得怎麼樣了?”
“他們的口徑有些鬆動,但目前為止,還是想要再搏一搏。”
“我覺得他們是一個突破口,在之後,我們可以用他們作為籌碼,倒逼其他公司妥協。”
“可以。”
張曙光點了點頭,繼續問道:
“如果我們要以龐巴迪作為籌碼,那也就是說,後續我們在技術上仍然有不能一步到位的風險,畢竟,相比阿爾斯通、西門子和川崎重工的技術,龐巴迪的技術還是要薄弱很多。”
“在這一點上,我們有做過評估嗎?代價大概是怎樣的?”
劉卓成翻動著手裡的文檔,片刻之後,回答道:
“大概要慢五年。”
“五年!”
眾人極為默契地歎了一口氣。
對於這個結果,其實他們早就是有所預期的。
誰也不希望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但沒辦法,技不如人,就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這時候國內鐵路技術是什麼情況?
雖然在去年的時候,國內就建成了第一條200公裡時速以上的鐵路,即沈秦客專,但這玩意兒已經比日本的高鐵晚了整整39年,總裡程隻有400公裡,技術也極不成熟。
大部分的鐵路線路,還是用著慢悠悠的25T型列車,也就是所謂的T字頭綠皮車。
不僅速度慢,舒適性差,連裡程都隻有區區7萬多公裡。
這種情況下談技術?那純粹就是癡人說夢。
也難怪對方死活不鬆口,在他們看來,拿住了技術,就是拿住了華夏鐵路的死穴。
看著眾人略有些消極的神情,張曙光灑然一笑,開口說道:
“不用那麼愁,事情走不到這一步的。”
“你們要看清楚問題的本質。”
“本質是什麼?是市場,是錢!”
“誰拿到這單子,誰就有錢。隻要有錢,搞研發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情?”
“龐巴迪不行?隻要錢夠多,砸都能砸出一個西門子來。”
“所以,我們不想選龐巴迪,他們更不想讓我們選。”
“誰會願意憑白多出一個競爭對手啊?”
“放寬心吧.更何況,我們手裡又不是隻有這一張牌。”
“再拖一段時間,就會有轉機了。”
“不管怎麼樣,先談一談吧”
說到這裡,張曙光目光深沉地看向了桌上的電話。
自從上次跟星火聊過之後,他就一直在等著這部電話響起。
他知道,隻要鈴聲一響,那也就意味著,反攻的號角要吹響了。
可惜的是,直到現在,那邊也沒有動靜。
他從來沒有主動去催過,因為他知道,時間實在是太緊了。
要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實現技術突破,其實是很強人所難的。
有可能到最後,還是要靠自己把壓力扛下來。
但在心裡,他總是抱著幾分期待。
也許,來得及呢?
兩個小時之後,與川崎重工的談判準時召開。
“.張先生,這一次,我們是帶著足夠的誠意來的,希望我們的談判能夠順利。”
作為代表的和田英鬆臉上帶著謙和的笑意,一邊與張曙光握手,一邊開口說道。
張曙光微微點頭,不動聲色地回答道:
“有沒有誠意,還要看接下來怎麼談。”
“如果你們仍然無法接受我們的條件,那我覺得,你們的誠意還是不夠。”
這話一說出口,和田英鬆的笑容變得有些尷尬,他訕訕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