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獲者婦與姑。丈人何在擊西胡,吏買馬,軍具車,請為諸君鼓嚨胡。】
天幕降臨數次過後,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了。普通百姓再也不像是一開始或驚恐害怕或虔誠地磕頭跪拜了,畢竟對於他們來說平日裏繁重的農桑已經占去了生活裏的大部分時間,年景不好的時候,僅僅為了上交繁重賦稅後積攢下來新一年全家活命的口糧就要忙碌整整四季。在這個時代,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閒下來思考的時間。
不過這次的開場好像很特別,天幕之人沒有熟悉的開場詞,反而緩緩吟誦了一首歌謠,原本清冽悅耳的女聲竟然因為音調的影響而變得疲憊而悲涼。
這歌謠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所描繪的畫麵一下就展現在了人們心中。田裏的小麥還鬱鬱蔥蔥,大麥卻已經要收獲了。這是正值農忙的季節,然而下田乾活的卻隻有媳婦和婆婆,因為男人們都被派去了西征羌胡。
可是,天幕上出現的卻是截然相反的場景,那是普通人難得一見的美景。連綿不絕的山河上坐落著無數或玲瓏精致或富麗堂皇的樓閣,那是一個怎樣的琉璃世界?豪族的珍寶室內,金銀都成了隨處可見的陪襯品,玉石、珊瑚、珍珠、琥珀、瑪瑙……無數的珍品被隨意地陳列在其間,仿佛都是不值錢的玩意。
事實也如此,真正價值不菲的是那些被書寫在了布帛和竹簡上的經義。秦末以來,無數典籍被毀,漢朝又以儒學正統,再加上造紙術尚未普及。隻有這些家中藏書世家門閥子弟壟斷了知識,也幾乎壟斷了底層人的上升空間。
然而普通的百姓看不出這麽多,他們更直觀能看到的是——
一場普通的宴飲,僮仆隨從動輒百人,絕色舞姬伴著樂師的樂聲翩然起舞。宴席過後,那些昂貴的珍饈佳肴、肉食美酒儘數被棄之,窮奢極欲至此。
天幕的畫麵定格在了此處,每一幀畫麵都清晰無比。
而天幕底下,連年的旱洪災荒,一個半大的瘦弱孩子在正在雙手刨土,沾染上泥土的手指已經黝黑,臉頰上也帶著一條條泥印子,口中嚼著的泥土顆粒粗糙難以下咽。可是饑餓已經超越了理智,他仍然不斷地伸手一點點刨食著泥土,隻為了減緩腹中的饑餓感。
去歲,糧食歉收,父母為省下一口糧食活活餓死在他麵前。然而,家中的糧食總有吃儘了的時候,然後便是草根樹皮……這樣的災荒至此,別說是牲畜糧食,就連人也被標注上了價格,能夠賣身給主家為奴還是好福氣,屠戶已經開始販賣一種叫做“菜人”的特殊肉食,大多就是婦女和小孩的血肉……·
在與饑民一起爭奪黃土,以土為食的孩子,看到了天幕上閃過的珍饈佳肴,他已經麻木的臉上終於閃過了一絲喜悅,不自覺地舔了舔唇角。好多糧食,好多肉,還有他從來沒吃的東西沒喝過的瓊漿玉釀。半大的孩子低下了頭,這就是貴人們的生活嗎,要是他家還有餘糧,是不是阿父和阿娘都不用死了?洛陽的貴人們,可真好……
可是下一幕,瞬間震驚了這個半大的孩子,貴人們席間吃剩的東西儘數被傾倒,棄之不要,孩子的瞳孔微縮,不可置信一般地一下濕潤了眼角。
“為什麽?為什麽?阿父、阿娘……為何上天如此不公……”孩子的聲音從小聲的呢喃嗚咽變成了嚎啕大哭,然而到最後他也沒明白,他自己在哭些什麽?
緊接著天幕陡然一變,變成了歌謠裏所描繪的底層人那種慘狀土地流失,賦稅繁重,層層盤剝,災荒瘟疫。幾乎是每一處都觸碰到了普通百姓最為痛恨且黑暗的記憶,他們不由得失聲痛哭。
天幕之人的聲音再次傳來。
【歡迎大家觀看扶南亂世係列第三期:《漢末三國:割據的開始》】
【從漢末到魏晉南北朝,這段時間可以說是華夏曆史上時間跨度最長的一段分裂割據時期了。對於扶南來說,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三國時期又是一個曆來被小說家遊戲設計者鍾愛的特殊時期,仿佛隻要穿越到那個時代就能分分鍾成為一代梟雄,平定天下。可是那些在亂世裏的普通人,卻麵臨著地獄級別的開局,生存都已經耗儘了他們全部力氣。】
【本期視頻開頭第一段的歌謠就是東漢末年的民歌,那扶南就首先為大家介紹東漢末年宦官外戚亂政,以及黃巾起義。】
元朔六年,未央宮。劉徹剛剛接到前線的奏報,還未來得及傳召使者,便聽到了漢末。什麽?漢朝又亡了?
劉徹把拿起來的簡牘重重地摔在了桌案上,上次西漢末年不是因為外戚乾政亡國了一次嗎,這劉秀反莽複漢怎麽不讓後世子孫多長點記性呢。對,他倒是要看看,到底是那個不肖子孫斷送了漢朝四百年國祚!
貞觀三年,李世民搖頭歎息,以史為鑒,可知得失。庶人如水,載舟覆舟。希望他的後世子孫能夠牢記著這一點,莫要重蹈覆轍漢桓帝漢靈帝的老路。
洪武六年,朱元璋與群臣同觀天幕,然而他的臉色卻逐漸地冷了起來,他就知道,果然這當官的都是最有錢的。他的眸光冷冷地掃向手下的大臣,這些人頓時覺得頭頂一涼……
【提起東漢外戚和宦官專政,還有世家門閥土地兼並日益嚴重。不得不又提起光武帝劉秀,劉秀在創業之初,吸納了很多的地方豪族助力,尤其是南陽集團,在劉秀登基以後他們自然也隨之獲利。】
【而漢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以及察舉征辟的取士方法也進一步的加速了門閥世家的壟斷,因為這種方式主要考查的是人的品德以及對儒學的研究。前者主要依靠的是鄉閭清議,也就是地方對一個人名聲的評價,而後者由於先秦典籍的缺失,以及當時學習的門檻非常高,通常都以家學為準,甚至演變成了父子代代相傳。】
蘇扶南輕輕地歎了一口氣,倒也不是說儒家沒有任何可取之處,隻是後事的儒學往往都變了味,六經中簡簡單單的幾個字,能被這些人做注釋足足寫一兩萬字。
他們那哪是學的儒學,隻不過是借著聖人之言,書寫自己心中的思想。可是,這樣傳承下去,往往又引發起來了一係列的問題。
比如,一個世家祖輩就研究一本《尚書》、父輩還是研究《尚書》,一研究就是研究一輩子,兒子又從父親的手裏接過了家學的傳承。世人就把他們封為正統,這樣一來可不要緊,師承門第就變得尤其重要了,門閥士族幾乎就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
再往下演變一段時間,可不就成了魏晉的九品中正製了嗎?
李世民看到這裏,尤為憤慨。自開科舉以來,世家大族終於受到抑製。寒門子弟也有機會為官從政。
可是唐朝的世家就不嚴重了嗎?五姓七望,尤其以清河崔氏為首,他們在地方上仍然擁有非常大的聲望和影響力,可以說是地頭蛇了。
而且其中相互以姻親為連,在朝堂上也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朝廷的高官都以娶“五姓女”為榮。
雖然唐皇也是源自世家之一隴西李氏的發跡上位,但是不可否認他們的存在讓中央和地方在土地於人口上產生了無法避免的矛盾。
這真的沒有辦法徹底解決嗎?
【而另一個原因呢,也不知道是不是劉秀的逆天運氣透支了子孫後代。東漢的皇帝往往都非常短命,東漢隻有短短的一百九十五年,但是先後卻有十三位皇帝上位。有很多都是十幾歲甚至不到十歲繼位,然後三十歲左右就死了。其中漢殤帝劉隆創造了一個記錄,出生百天繼位,不到周歲就死了。可謂是贏在起跑線,也死在起跑線。】
【但是東漢的皇後壽命卻比較長,往往是太後臨朝,小皇帝委任宦官。這就造成了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嚐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那我們就了解一下這兩位荒唐的皇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