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9章 長風(八)(2 / 2)

宰執天下(校對版) cuslaa 1262 字 7個月前

捐資修的不止是眼前的亭子,連同大振穀兩側的道路,一直到太白山內的盤山路整修,總價是三千餘貫,韓岡的捐資隻能排在三五名的樣子。最多的是一位商人,雍秦總商會眉縣分會副會首。</p>

蘇昞\指指韓岡在碑文上的頭銜:“開府儀同三司、中書門下平章事,比財主更壓得住陣腳。此碑立於此,鬼神也要退避三舍。”</p>

“鎮宅嗎?”</p>

蘇昞\失笑:“神荼鬱壘當讓一頭地。”</p>

韓岡也哈哈笑:“不需他們讓,明日且出一堂劄,著二人權發遣監厚門事。”</p>

說笑間,蘇昞\帶著韓岡繞著台基半圈,沿著一條石階拾級而上。</p>

“難怪。”</p>

進了亭中,韓岡不禁一聲驚歎。他這才明白為什麼亭子要建在此處。</p>

山路蜿蜒幾十裡,便亭近十處,隻有此處以正蒙為名。</p>

“此處雖非山巔,視野卻是最佳。”蘇昞\笑說。</p>

迷狐嶺上草木茂盛,鄉人敬重張載,就連打柴都避開迷狐嶺,站在山頭上眼前都是樹木,隻有正蒙亭中,迎麵一片開闊。向北遠眺,出大振穀,直指渭水,十數裡方圓的景色儘入眼底。</p>

尤其是山腳下的近處,天下間擁有最多師生,最多建築,最大麵積的書院橫渠書院,完完全全的落在眼中。</p>

橫渠老鎮在大振穀北十五裡處,與渭水相距不遠,昔有河渠直通渭水,渭水縱貫,河渠橫向,故為橫渠。舊日橫渠位於隴右通關中長安的渭南要道上,同是也是蜀中出陳倉道後向東必經之地,一向戶口繁盛、人煙輻輳。</p>

但於今眉縣縣境內,最為繁華的卻是迷狐嶺下,大</p>

振穀口內外的一片地。</p>

張璪早年講學,是在鎮上崇壽院中。本是張載少年讀書之處。後韓岡捐資,在大振穀外置地,修建了橫渠書院。此後不斷增建,從穀口處的文廟,不斷向外擴張,越到外圍屋舍規模越大,放眼望去連四層五層六層的樓房都有數十棟。</p>

常年在書院中求學的士子,還有服務這些士子的百姓,就在迷狐嶺下,聚集而成了一座數萬人口的城市。</p>

“玉昆,你看到沒有?”蘇昞\的聲音裡帶著些許顫音。</p>

“看到了。”韓岡點點頭。</p>

“這就是橫渠書院。”蘇昞\抬起頭,直直的看著韓岡,重複著,強調著,“這就是橫渠書院,這就是從先生手裡傳下來的橫渠書院。”</p>

“我看到了,我明白的。”韓岡的聲音也有些發沉。</p>

“十一萬八千人。”蘇昞\平靜的說著,“二十年來,來此求學的學子,有短及不過月餘,也有三年五載,但他們求道之心,卻是與我們當年無有區彆。”</p>

“嗯。”韓岡輕應了一聲。</p>

“玉昆,先生的翼德,我們的心血,他們的經曆。可都在這風間浪口上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