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1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二)(1 / 2)

宰執天下(校對版) cuslaa 1843 字 7個月前

第一百五十六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二)</p>

侍從官十七,全部到齊;</p>

兩製及以上官八,儘數在列;</p>

兩府七,實到六人、一人告假;</p>

平章一,已在殿中;</p>

韓岡已經在殿中站定,猶有餘暇的一個個數了上來。</p>

今日殿上,擁有投票權的總計三十二人,除了一個來了也不會投票的郭逵,人都到齊了。</p>

事關皇宋未來國運,當然不會有人願意錯失。如果韓岡能將會議的時間拖上一個月,甚至半個月,在南京、西京任職、有資格參加會議的諸多重臣,怕是都會設法回朝。</p>

之前韓岡在奏章中,將這一次共商國是的會議,定名為政治協商會議,雖有一兩分玩笑的意味,但真要細論起來,他的記憶中,沒有比這個名詞更恰當的詞彙了。</p>

五年一次的例行會議,三四次後,便能形成習以為常的製度。朝臣享受過的權力,就不會甘願放棄。日後的國家大政,便必須在此一會議上通過,才能得到推行的權力。</p>

以來有了一把壓製天子的利器,掌握在合適的人手中,就能讓其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當然,處在皇帝的位置上,想要壓製這樣的權力並不算難,若是一位大權在握的皇帝,廢除這樣的製度,或是利用這個製度,甚至不用太費周折。</p>

但日後想要與天子爭權,需要當時朝臣們自己去爭取。這不是前人立下製度,就能讓後人安享餘蔭的,天底下沒有那麼好的事。</p>

韓岡之所以這般繞著彎子做事,更多的主要還是為了自己方便。</p>

……</p>

淨鞭聲響過,向太後帶著小皇帝從後殿進入前殿。</p>

今日是決定國家大政的日子,在太後麵前,臣子們的表現顯得更加恭謹。</p>

曾孝寬起身之後,才從腰背上的一陣酸疼中,發現自己的腰比平日彎得更深了幾分。</p>

他很早就明白韓岡的依仗,今天則更加確定。</p>

向太後垂簾的時間,已經足夠長了,足以讓許多首鼠兩端的朝臣,將自己的立場附和在她的看法上。</p>

但韓岡未免顯得過於自信了。</p>

即使是有太後的全力支持,可是在韓岡與王安石徹底決裂的現在,讓占據朝堂大多數的新黨成員中的大部分,改弦易轍,徹底站在王安石的對立麵,還是難了一點。</p>

而且王安石並不是那麼倔強,需要變通的時候,依然能夠變通。</p>

曾孝寬低頭看了一眼笏板,古尺二尺六寸長,三寸寬的象牙笏板上,提綱挈領的寫了幾行小字。</p>

這就是今天他要做的事。</p>

他抬眼看了看韓岡。</p>

對於國是,宰輔都有提議的權力,這正是韓岡的提議。</p>

從韓岡的身上,轉而向上,當視線落王安石的臉上時,曾孝寬的心中猛地一跳。</p>

比起方才在宣德門外時,王安石現在的神色更加冷硬。熙寧二年,駁斥司馬光和一眾元老的謬論時,他就是這副表情;熙寧七年,麵對曾布背離、舊黨借用天災興風作浪時,他也是這副神情。</p>

隻知進,不知退。麵對敵人的進攻,絕不會退讓半步。</p>

這就是當年博得拗相公之名的王安石。</p>

曾孝寬心中不安起來,不過一個晚上,到底出了什麼事?</p>

……</p>

朝會的前半段進行得很快,轉眼就過去了。</p>

這兩日,從雄州傳回來的軍報中,還沒有戰事爆發的消息。國界對麵的遼軍,不知是在等援軍,還是下台的台階,總之沒有任何動靜。</p>

唯一稍稍惹人注意的就是知南平軍的黃裳,上表表功,說是擊敗了羅氏的叛逆,斬首四百多,為此上表獻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