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陰家惡奴(1 / 2)

涼州辭 子夜鎮魂曲 1996 字 2011-03-12

<b></b></div> 戰事結束後,元氣大損的廣武軍,除去協助郡城下屬各縣民戶收收秋糧,似乎也沒有太多彆的事可做。這場突如其來的戰事,幾乎改變了整個涼州平靜的軌跡,使得涼州承受了巨大的人力以及物力上的損失。

戰事甫定,當務之急應是恢複生產。於是給太守上了一番建言之後,殘餘的廣武軍便在李延炤、龐曦等主官帶領之下,繼續對秋糧的收割。人力方麵的巨大損失,一時間倒還沒有什麼良策來彌補。郡府之中民戶幾乎也是募無可募。而廣武軍中如今巨大的人員缺額,也不能夠視而不見。斟酌了一番之後,辛太守將他自家的部曲家兵一部數百人,由姑臧左近的武興郡調來,充任到廣武軍中為兵。

由此以來,廣武郡中的兵力又恢複到千人規模。然而辛太守將這部家兵調來之後,卻並未明確他們與廣武軍之間的統屬關係,以至於現在營中令出多門,令李延炤也頗為憂心。他所慮不僅是這些府君調來的部曲家兵不聽軍令。而是兩部之間,待遇、統屬、軍備等都有差,長此以往,便是連原先本部的軍卒們,也會漸生不平,乃至於使軍心渙散。

剛剛才展現出一番精兵潛質的廣武軍卒們若是落到那步田地,連李延炤也會感到痛心不已。倘若下次戰事來臨,僅憑這數百部曲家兵能頂得什麼用!更不用說同在一營中,患於不均的本部與這些部曲家兵起摩擦,乃至衝突營變也幾乎是可以預見的結局。

李延炤暗自思忖了一番,想著如若有功夫的話,一定要向府君進言一番,好讓他也重新思量一下他的這些家兵部曲應該如何安置為妥。

李延炤帶著步營以及射聲營的數百名軍卒,向著令居縣的方向前進而去。射聲營都尉孫建雄與步營都尉趙程誌也是一同隨行。趙程誌前番在金城城頭苦戰,也是受了重傷。最近傷情稍有好轉,便耐不住那種無所事事的寂寞。亦是讓一名親兵稍微攙扶,執意要履行自己的軍務。李延炤拗不過他,隻得讓他也一同隨行。

在廣武以及令居兩地的兵卒、以及原本的民戶們奮力勞作下,如今令居縣所屬的這些民田的秋糧收割工作已是接近尾聲。饒是如此,在令居縣偏南方向,仍有近千畝田地不曾收割。李延昭早先打聽了一番,才知這些田地多半都是令居縣中那些臨時征召為兵的民戶所有。此次這些令居縣中的征召兵,在金城郡的防守戰之中,也折損甚巨。出發時洋洋灑灑尚有近五千之眾,而歸來時,已不足兩千。

雖然這其中也不乏在戰鬥中臨陣脫逃回來,而後躲往他處的征召兵。然而李延炤雖然心知肚明,也並不打算追究深查。如今人力本就有缺,若是至查下去,恐怕沒有幾家能夠逃脫。軍中在戰時臨陣脫逃者皆是死罪。軍法可不管臨陣逃亡的是征召的新兵,還是百戰老卒。

李延炤對於此唯一的想法便是,以後萬萬不能趕鴨子上架,強迫這些本就意誌不堅,並不適合從軍的人家去從軍。害了這些丁壯以及他們的家庭不說,在戰場上還會害了那些履行職責的忠心士兵。

這些田畝分彆歸屬於數個村落的民戶。李延炤與孫、趙二人各自劃分了一通責任區,便各帶兩三百人,向著自己負責的那片區域而去。李延昭率部行過三裡,轉過一個小山口,便是分給他們負責的那個村落。

這個小村坐落在群山環繞之中,逆水從這村子的西側緩緩流經。村子東側靠著山,南北兩側有少許農田。而與村子隔河相望的,便是隸屬於村中民戶的大片農田。

李延炤率部進到村中,卻見村中靜悄悄的。一個人影也沒有。他又出村向村北側的農田中望去,依然還是一個人都沒有。他頓覺有異,急忙喚過劉季武,令他派些人去,找找村中的人究竟都在哪裡。

劉季武領命而去,立刻就喚過幾名親衛,前去四下尋找這間村子中的人。等了足有一刻鐘,派出去的兄弟才返回報告道,村子中的男女老少,卻都是集中在河對岸的田中,似乎是和什麼人起了衝突,兩撥人正在對峙。

李延炤聽到這個消息,心下當時就一緊,他急忙命令在村外休息的一乾部屬集合,而後集體向著連通村子與西岸田地的木橋而去。他生怕那裡的局勢發展到不可控製的局麵,便命手下人快速行軍,向著事發地而去。

畢竟是經曆過戰場的悍卒,聽聞李延炤一聲令下,這些士卒們便立即小跑起來。而李延炤本人有傷在身,忍痛小跑了一段,便再也難以為繼。他便令劉季武帶著大隊前往事發處,務必要阻止村民與另一撥不知道什麼來曆的人動武。劉季武領命帶著部屬遠去,李延炤隻得氣喘籲籲地坐在路旁休息了片刻,隨即才繼續起身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