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草草和議(1 / 2)

涼州辭 子夜鎮魂曲 1858 字 2011-03-12

<b></b></div> 劉曜遣使前往州治姑臧,與張使君和議的消息,最終還是在金城以及廣武二郡軍中傳開了。

為了顯示何談的誠意,充當了攻打金城急先鋒的劉嶽,在劉曜的授意下,令本來屯駐在大河南岸,金城左近的大部軍隊後退了三十裡駐紮。而金城之外,仍然留駐了一萬餘人。金城城樓上的張閬,目送著與他鏖戰了月餘的劉趙大軍緩緩撤退。方才鬆了一口氣,當即便倒在城牆上。他肩膀與手臂處的衣物,漸漸沁出一點點細密的血色。

這位老將,一直戰鬥在抵抗劉趙進攻的第一線。整整一個月,他多半時間都在東側的城牆之上督戰,幾乎不曾睡過一個好覺。加之情勢危急之時,他也曾親自率部在城上拚殺。到了此時,趙軍大部終於如潮水般退去。強撐了這麼久的張府君才終於是支撐不住。

李延昭聽聞張使君繼續與趙使和議,悲憤至極。整整兩日水米未進。萬分擔憂的巧兒連勸兩日,他才終於開始進食。然而往昔血戰的情景仍是曆曆在目。對於使君決定的繼續和議的結果,他心中卻一直在抗拒著。

直至此時,他方才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無力感。他本以為憑借著自己的兵略與血勇。能為自己,以及自己所托寄付身的這片土地上的政權,爭取到足夠的生存空間,和永不用低頭的剛勁。他甚至不惜以血書來勸諫這片土地上的最高統治者。然而當下這個無情的現實,卻是給了他狠狠一擊。讓他感到深深的無力之餘,也在以上位者的角度,來推動著這場無謂戰事的結局。

又過了三日,和議的最終結果傳到了郡府。張使君以數千頭牛羊,千餘匹馬,以及無法計數的金銀珠寶為代價,換取到了這場戰爭的結束。接到邸報的辛府君,特意遣人前來通知了李延昭一聲。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勸諫似乎並沒有收到成效。姑臧城中那些張使君的屬臣們,已經靠著他們冷靜的頭腦,結束了這場在他們看來已經無法打下去的戰爭。

也許遠在姑臧的叔侄二人,在這場戰爭中也不是全無收獲。至少張茂記住了一個忠勇壯士的名字,也欣賞到了他作為軍人的那一份膽氣。而張茂也看到了自己侄子的成長,他很欣慰地發現。原先自己的這個頑劣的侄子,如今也漸漸有了那麼一些勝任人君的氣度,和比自己更為出色的長遠眼光。

張駿則從這場戰事中不斷傳回的軍報,以及各種觸目驚心的傷亡數字之上,看到了戰爭的殘酷。也從各種陳奏上表,各種滔滔不絕的煌煌之言中,看到了氣度、格局與遠見。他更從一封泣血而成的奏表之上,看到了涼州未來的一線希望……雖然從個人情感上來說,他寧可將寫表的那個人千刀萬剮來泄憤。然而理智卻促使他,對他的叔父說了一通頗為合乎情理的話。

接到和議結果消息的李延昭,一個人去到了忠烈祠中,對著那些陸陸續續擺上去的新牌位痛哭了一場。牛二壯的牌位被擺在一個並不起眼的角落中。李延昭找了半天,才看到了牛二壯的牌位。

不僅是牛二壯,這場戰爭中陣亡的涼州軍,以及那一部分捐軀的隴西軍士卒,已達到數千人。本來稀稀落落的牌位,現在已在這間小小的祠堂中擺放得滿滿當當。李延昭跪在祠堂之中,看著那些牌位上一個個熟悉的名字,悲傷到無法自已。

這些往日中宛如一體,休戚與共的袍澤們,如今卻陰陽兩隔。大部分已化作這間祠堂中的牌位,而少部分如他,卻僥幸在這慘烈的戰爭中幸存下來,成為這些事實的見證者。

祠堂外的小院中,走進來了一個身披素服的人。他進到院中,便已聽到祠堂中傳來一個漢子嘶啞而壓抑的哭聲。他放緩腳步,慢慢走到祠堂門外,卻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背影。

祠堂內的人,亦是一身素服,哽咽難抑。跪伏於地,對著祠堂中這數千新增的牌位痛哭失聲。一時間,裡麵人的悲啼,亦是勾起外麵人的神傷。院中那人眼看著麵前這副景象,兩行清淚也抑製不住地滾滾而下……

一時間,天地之中仿佛隻剩下了這兩名漢子。一名在祠內跪地痛哭,追思袍澤。另一名在祠外黯然流淚,觸景生情。不知過了多久,外麵那漢子還是邁出腳步,向著祠堂內行去。他走到李延昭身旁,亦是跪地,不住對著麵前那一行行一列列的牌位叩首不止……

李延昭覺出有人進來,抽噎著向旁邊看去。跪在自己身旁不住叩首的人,不是彆人。正是在金城郡下走投無路回身死戰的隴西軍將領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