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姑臧援軍(1 / 2)

涼州辭 子夜鎮魂曲 2331 字 2011-03-12

<b></b></div> 李延昭在城樓之上一覺便睡到了四五更時分。他醒來之時,天邊卻正好是泛出一絲魚肚白。他連忙站起來,伸了個懶腰。站在城樓之上極目遠眺而去。天邊的日光漸漸地擴大,黑夜籠罩的天空,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漸消退而去。不知過了多久,天邊漸漸現出一點日頭,那日頭一點一點變大,很快便將遙遠的天邊渲染成了炫目的橙紅色。

城外亂軍營地之中,已升起了嫋嫋炊煙。營地之中的那些歸降的亂軍士卒們,紛紛一邊笑鬨著,一邊取來水米,眾人皆是為新一天的生活而奔忙著,神態之中,滿是對未來的希望。

叛亂平定,這片土地又恢複了往日的寧靜。李延昭眼望著城外滿懷希望的降軍諸人,心中亦是躊躇滿誌。他已在這個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時代裡,踏上了一個堅實的足跡。一個屬於他這個來自一千七百年後的人留下的獨特印記。站在城樓上欣賞著日出美景的他,驀然間覺得這輪初升的旭日,就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

李延昭難得心情大好,便繞著城牆走了起來。城外山川美景,俱是映入他的眼底。經曆了這些事情,他已是漸漸沒有了當初的那份迷茫,不時生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情懷。或許前世的那個自己並不是真正的自己。活在當下這個亂世之中,成就一番千古基業,名垂青史,才是活出了真正的自己吧!也許若乾年後,自己功成身退,或約幾個昔日戰友,或同些許文人墨客,在自己參與建立的太平盛世之中“回望神州,千載風雲變幻。談古論今,多少悲歡離合。”亦是自己的一番夙願吧。

想著想著,李延昭望向城外的目光不由得定住了。城外西北方向,正有數騎,在曠野之中直奔長寧縣城而來。待得那幾騎來得近了,李延昭仔細看去,見那幾騎俱是背負認旗,一色的官軍筩袖鎧,當先一人看樣子身份地位不低,身上所著的,竟是將官樣式盔甲。

李延昭見狀連忙向西門城樓之上奔去。看那幾騎來的方向,多半先至西門。

剛在西門城樓之上站定,不久,那幾騎便奔至西門城下。當先那一騎著將官鎧甲之人對著城樓之上道:“我乃前鋒督護宋配屬下牙門將索銑,特奉州牧之命來援,請閣下速開城門。”

李延昭在城樓之上拱手為禮,道:“且請將軍稍待,小人馬上開門。”言罷便三步並作兩步飛速跑下城樓,與兩名守門士卒合力將城門打開。

連同為首的牙門將,一共進城五騎。李延昭上前驗過堪合,隨即在那領頭牙門將的詢問之下,為其指明了縣衙所處。那將領便帶領四個部下一路直奔縣衙而去。

大約過了小半個時辰的功夫。李延昭便站在城樓上,目送著任縣令點頭哈腰地引著那牙門將及他手下的數個隨從,上馬出城而去。任縣令與那牙門將兩騎居前而行,幾名身著鐵甲的隨從尾隨而行。眾人馭馬前出,不緊不慢,然而不多會已經在兩裡開外了。

李延昭隻見那六騎漸漸化作數個幾不可見的小黑點,直向西北方向的群山之中而去,直到徹底被那邊蒼翠的群山所淹沒。李延昭方才坐回到城樓之上。盯著西北方向的群山,靜靜地發著呆。

不知過了多久,那片蒼翠掩映下的群山山穀之中,轉出一支旗幟鮮明,甲杖嚴整的大軍。初升的太陽發出的光芒照耀在那大軍之中每位士卒身著的鐵甲之上,反射著耀眼的光輝。李延昭眼望著那支大軍徐徐向長寧縣城而來。不由得頓生感慨,嘴上竟然吟起了兩句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城牆之上值守的長寧縣兵們聽聞身旁這位廣武軍的騎卒口中念叨的詩句,麵麵相覷,皆是驚異。那兩句詩他們雖然一知半解,然而其中所傳遞的意蘊,配合著麵前遠處緩緩行來的姑臧平叛大軍,倒也使得周遭眾縣兵們領會到一種磅礴大氣的意境。

那是一種久經沙場,淡看生死的意蘊。明晃晃的鎧甲,冷冽風中傳來的金鼓聲,無不給人以無窮無儘地想像。李延昭念叨了半天的詩句,隨即突然想起來自己竟然看著麵前的景象而無意之中將後世《木蘭辭》中的句子信口拈來,不由得也是略有慌神。連忙住了口,無視身旁城樓上那些值守長寧縣兵的異樣神采,自顧自看著那支大軍緩緩開來。

大軍之前,當先一將騎在一匹膘肥體壯的黃驃馬上,身上著將官鎧甲,馬上橫放著一支長槍,身上背著弓與箭囊。然而李延昭觀其神色身段,卻見其身高在普遍高壯的北方人之中,顯然算是矮的。然而此人穩坐馬背之上,顧盼之間,倒是頓生雄風,令人觀之望而生畏。

此人身後便跟著先前來叩城的那名牙門將,任縣令亦是騎在馬上,隨其左右而行。顯然此人身份不凡。李延昭想到,沒準便是那名牙門將叩城之時所講的,帶領這支姑臧來援大軍的主將,前鋒督護宋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