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端倪(1 / 2)

<b></b></div> 謝宗出任南京國子監司業,很是負責任,幾乎包攬了國子監所有招生與生活安排方麵的事宜,提前做出籌劃,這讓吳帆徽很是高興,他可以抽身出來,主要考慮大事情。

八月中旬,例監和蔭監的名單全部確定下來。

例監的情況吳帆徽是全部清楚的,每一個例監都要經過他的同意。

南直隸的鄉試已經開始,舉監和貢監名單的確定,必須等到鄉試發榜之後,鄉試副榜的舉人,可以直接進入國子監讀書,而正榜的舉人,若是會試落第,來年夏季也可以直接進入國子監讀書,至於說那些鄉試落榜的生員,也會在鄉試之後,由地方的府州縣衙門直接舉薦,進入國子監讀書,這舉監和貢監兩類的監生,國子監是不能夠自己做主決定的。

謝宗整理出來的蔭監的名單,很是整齊,包括每一個人的基本情況,都是附在後麵的。

這不禁讓吳帆徽對謝宗有了與眾不同的看法,看樣子這個謝宗還是很有能力的,至少做事情是很細致的,隻是因為沒有合適的機會,故而一直都在縣衙擔任知縣,遲遲得不到提拔。

學問並非是能力高低唯一的證明,很多滿腹學問之人,恰恰缺乏社會應變的能力。

“大人,下官專門清理了蔭監的名單,通過和禮部的接洽,蔭監的名單應該是有所變動的,這裡麵諸多的生員,都參加了本次的鄉試,若是鄉試高中,則會暫時從名單之中剔除,下官以為白白浪費了名額,下官以前在縣衙之時,就對這等的安排提出過意見。”

“謝大人,這樣的想法,今後不要有了,蔭監乃是憑著祖輩的功德,才有資格進入國子監讀書的,不管他們是不是參加鄉試,也不管他們是不是高中,這都是他們才有的資格,就算是他們願意讓出來名額,尋常百姓家的讀書人,也是得不到這裡麵名額的。”

“大人說的是,下官隻是認為,這蔭監的名額,可以減少一些,讓其他人有機會進入過國子監讀書。”

“嗯,這個想法不錯,你可以寫出來奏折,我也會在上麵署名的。”

“謝謝大人的讚譽,下官還是好好想想,下官剛剛到國子監,就提出來這樣的奏折,有些不妥,下官更怕連累大人。”

吳帆徽笑了笑,看來謝宗還保持這相對的單純和正義感。

翻開名冊,吳帆徽隨意看著這份名冊,不過他臉上的笑容,很快凝固。

幾個名字印入他的眼簾。

陳貞慧,萬曆三十二年出生,二十九歲,蘇州宜興縣人氏,南直隸增廣生員。

方以智,萬曆三十九年出生,二十二歲,安慶府桐城人氏,南直隸廩膳生員。

冒辟疆,萬曆三十九年出生,二十二歲,揚州府如皋縣人氏,南直隸增廣生員。

這幾個名字,吳帆徽是很熟悉的,若是加上河南商丘的侯方域,就是較為著名的明末四公子了。

明末四公子都是出自於士大夫的家族,陳貞慧是原左都禦史陳於廷的兒子,侯方域是現任戶部尚書侯詢的兒子,四公子之中的冒辟疆和侯方域兩人,與秦淮八豔有著密切的聯係,其中侯方域迎娶了李香君,冒辟疆迎娶了董小宛。

當然這個時候,明末四公子還沒有很大的名氣,侯方域是萬曆四十六年出生的,現在不過十五歲的年紀,比吳帆徽還要小三歲。

明末四公子真正出名的時間,是在崇禎十三年之後。

但明末四公子都有著一個特殊的背景和身份,那就是複社成員。

侯方域後來成為了複社領袖,陳貞慧、方以智和冒辟疆等人,後來都是複社的骨乾。

看到這幾個人的名字,吳帆徽很快想到了複社和東林書院,也想到了周延儒的提醒。

其實剛剛到南京國子監赴任,吳帆徽已經在國子監感受到了複社的影響,不少的監生,都是三五成群的議論朝政,話語之中,“自世教衰,士子不通經術,但剽耳繪目,幾幸弋或於有司。登明堂不能致君,長郡邑不致澤民,人才日下,吏治日偷,皆有於此”這段話時常會冒出來,要知道這段話,就是張溥成立複社的時候,說出來的話語,也正是憑著這些激烈的話語,複社得到了諸多讀書人的共鳴,其力量不斷壯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