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巽風簫音 第二十章 寘於叢棘(1 / 2)

孑緣雪 江筱榆 1896 字 2023-04-21

第二天,沃簫劍醒來後才發現他與饒聰二人昨夜喝得爛醉如泥,他頭昏腦脹地走出門口,曬了一會太陽,忽然在走廊裏發現許彪和富大君一起走過,然後進入另一個房間裏。

他們二人都是錦衣衛指揮僉事,但一個統領朱雀七宿,另一個統領玄武七宿,通常很少私下交談,這引起了沃簫劍的警覺。

沃簫劍輕輕地走過去,來到他們門口附近,看到門被關上。

於是,他使出“黃鍾大呂”內功心法第一重天賦——洗耳聽風,從門外偷聽裏麵的聲音。

“井木犴,魏廠公有什麽重大的事要吩咐?”富大君說。

“這不僅僅是魏廠公的事,而且是陛下的事。”許彪說。

“哦?”

“你可知道最近左都禦史遭遇到襲擊的事情?”

“有所聽聞。”

“我們的人打聽到這可能與當年蟠龍號黑匣子的真相有關。”許彪說。

“居然和蟠龍號有關?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富大君說。

“看來你還知道得不少。”

“那當然,這蟠龍號是前朝餘孽的禦船。”富大君說。

沃簫劍聽後心裏一驚。

“你竟然知道?那你還知道些什麽?”許彪說。

“當年前朝餘孽想用蟠龍號找回他們的寶藏,但被我發現然後就上報朝廷了。”富大君說。

沃簫劍一聽既驚又怒:他就是舉報人?!

“哦嗬?居然有這樣的事?”

“我上報朝廷後,大盟主藍璞都督就馬上派出蛟龍水師攔截他們,後來蟠龍號被擊沉了,我也因此晉升為二十八星宿之一。”富大君說。

沃簫劍心中越來越憤怒。

“沒想到這麽多年了,蟠龍號的黑匣子居然被找到!”富大君說。

“嗬嗬……你知道找到黑匣子的人是誰嗎?”許彪說。

“嗯?會是誰?”

“就是你們的危月燕——沃簫劍!”

沃簫劍不禁打了一顫,往身後退了一小步。

許彪和富大君不約而同地沉靜下來,他們都同時察覺到門外有人在偷聽。

“咳咳……”許彪清了清嗓子道,“魏廠公受了陛下的委托要找到真相,可是聽說黑匣子已經壞掉了。”

富大君看到許彪一邊說一邊用手指在桌上做暗示,於是道:“你不用擔心,當年蟠龍號沉沒之前,我是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文書,這些文書已經記載了前朝餘孽的族譜和方方麵麵,要找到他們和治他們的罪並不難。”

沃簫劍聽後十分驚恐。

“這麽重要的東西你放哪了?”許彪說。

“當然是放在我的寶箱裏,我今晚查看一下,明天就拿給你。”

“那就拜托了。”

他們二人談話結束,沃簫劍隨即躲得遠遠的,心裏不禁想:富大君的寶箱在哪?

隨後,他叫醒了饒聰,說道:“大哥,你今晚能不能幫我一個忙?”

“老弟,你有什麽需要儘管說!”饒聰打了個哈欠。

“今晚你能不能到富大君的房間外想辦法引開他?”

“啊?你要乾嘛?”

“反正這個事情對我來說很重要,你負責引開他就行了!”

“沒問題,調虎離山大哥我可最擅長了!”

“多謝大哥,今晚你事先準備好,時機到了我會給你信號。”

“行!到時候見機行事!”

到了晚上,沃簫劍悄悄地走到富大君的房間門外,然後跳到屋頂上趴著從瓦片縫中窺看。

饒聰則在院子裏等候。

過了半晌,沃簫劍終於等到富大君的出現。他在桌子旁徘徊了一會,然後去把一個箱子拿過來,並坐在桌旁打開看了一眼。

沃簫劍異常緊張,緊盯著箱子,卻怎麽也看不到箱子裏麵裝的東西。於是,他站了起來對花園裏的饒聰示意。

饒聰看到後立馬回應,便使出“子鼠遁影”從富大君的門外經過,隨之一陣風吹過,把門吹得搖晃作響。

富大君聽到門外動靜後立刻蓋上箱子,把它藏起來,然後就走出門外察看。

沃簫劍看到富大君跑到花園後,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闖進屋裏,然後到處搜索。

沒過一會,他終於找到了那個箱子,不禁眉開眼笑,隨即打開一看,便驚呆地發現裏麵是空的。

就在他一片茫然時,突然間屋裏出現了一堆人把劍指向他,其速度之快讓他反應不及。

回眸一看,驚訝地發現他們正是朱雀七宿,各人都把劍架在他的脖子上,讓他不敢妄動。

井木犴許彪走到沃簫劍麵前,冷笑道:“危月燕,這一次你又栽在我手上了。”

“這裏是我們玄武七宿的衛所,你們幾個進來乾嘛?”沃簫劍沉著道。

“是我叫他們進來的!”

聞聲望去,富大君正從容地返回屋裏。

沃簫劍心裏一驚。

“危月燕,你涉嫌與前朝餘孽勾結,現在我們要逮捕你!”許彪說。

“原來是個圈套,你們有什麽證據?”沃簫劍說。

“陛下已經下了口諭,任何人隻要有半點謀反之心,都一律捉拿問罪!”許彪說。

朱雀七宿當即把他強壓在地上,給他扣上銬鐐後就押走。

饒聰在花園裏躲著,他看到沃簫劍被押解出門時感到十分震驚:糟了!老弟這回犯了什麽事?

隨後,沃簫劍被關押到皇城的詔獄裏,聽候發落。

幾天後,朝廷發了公告,沃簫劍因謀反罪名被處極刑,十天後在午門斬首,饒聰看到公告後急得跺腳。在中天府的集市裏,他發現了小禪在人群中湊熱鬨,便連忙走過去把她拉出來。

“饒大哥,怎麽是你?我在看誰要砍頭呢!”小禪說。

“哎呀,你知道要砍頭的人是誰嗎?”饒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