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標準(2 / 2)

對於陳嶽來說,在太空之中還是在星球地表建造工廠,其差別不大。還是因為木衛五和木衛十四太小了,發射火箭和飛船太方便。

二號取電站水平的工廠,在星球地表來說隻能算是小號的,有的是比它大十倍百倍的工廠。

於是在建造三號取電站之時,基於之前積累的工程經驗,加上對於取電站建造技術的成熟和這段時間的改進,三號取電站直接在二號的水平之上又直接提升了十倍,體積則隻增加了三倍不到。

到了三號之後,效率提升的速度開始減慢。四號的性能隻達到了三號的1.2倍,體積縮小到了0.8倍。五號又有所提升,隻不過提升的更少。

在度過了初期的大步提升之後,陳嶽掌握的取電站技術也進入了緩慢迭代提升的情況。

在建造到6號取電站的時候,取電站技術終於成熟穩定。短時間內很難再有大的提升。於是陳嶽就此定型,開始以6號取電站為模板,流水線大批量生產。

最新定型的標準型取電站,等離子環那裏裝機容量達到了25萬千瓦時,輸送到木衛五或者木衛十四這裏,除去一切損耗,最終有效能量留存達到了36%,也即,一個取電站,一年可以為陳嶽提供約7.89億度電。隻需要約1300個,即可覆蓋陳嶽的全部耗電。

在緩慢減少冰托林-氧發電站裝機容量的同時,氫氧發電站的數量開始快速增長。在標準取電站定型之後第十年,便有30%的冰托林-氧發電站被取代。

此刻,平均每天便有高達7萬噸的氫氣,和高達20萬噸的氧氣——缺額的氧氣陳嶽直接從兩顆星球上開采補足——被從等離子環送到木衛五和木衛十四,又有高達68萬噸的水被送到等離子環那裏。

負責運送氫氣、氧氣和水的飛船,總計達到了600艘。這600艘重型運輸船終日在等離子環與兩顆星球之間往返不休。兩顆星球的天空之中,運輸船的尾焰如同明亮的星辰,幾乎將整顆星球都照亮了,極為壯觀。

陳嶽的工業設施便在來自於等離子環的能量支撐之下,日夜不停的運轉著。

幸好這600艘飛船技術要求不高,也就是一個發動機帶一個大空殼子就行,否則,連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星際飛船都造不出來的陳嶽,是無論如何不可能造出這個看似規模龐大的艦隊的。

有時候,陳嶽自己都會為自己的力量所驚歎。

因為這600艘飛船,連帶等離子環那裏的取電站,以及眾多的機器人,還有無數台機器人,無數座工廠,無數輛列車和機械,全都出自自己之手,全部被自己所掌握。

回想起剛剛降落到木衛五之時,機器人僅有一台的日子,陳嶽恍如隔世。

“不過現在還不到自滿的時候。”

陳嶽暗暗告誡著自己:“我的科技水平還是太低了。連區區裂變電站都造不出來,更不要說核聚變。否則,我何必如此費力,動用如此巨大的力量從等離子環那裏取電。還是要再加把勁,爭取快一點發展科技啊。”

繁體小說網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