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標準(1 / 2)

這剛剛建造完工的一號取電站仍舊具備一定的實驗性質,陳嶽沒敢造的太大。

畢竟這其中涉及到太多以往未曾接觸過的領域,一開始就大乾快上容易出岔子,小步快跑才是王道。

在建造一號取電站的過程之中,陳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了許多改進思路。由此,二號取電站的建造條件便已經成熟。

按發電能力來計算的話,一號取電站的總裝機容量達到了1.5萬千瓦時的水平,也即一小時可以發電1.5萬度。

但這是等離子環這裏的水平。運輸到木衛五這裏,還有很大的損耗。

這1.5萬度電,可以電解約3噸水,生成約0.33噸氫氣,以及2.667噸氧氣。

運到木衛五,這些液氫和液氧再次燃燒轉換成電力,還會有所損耗。按照現在的效率,大約可以發出7800度電。

也即,等離子環這裏的1.5萬度電,到了木衛五,應用到陳嶽的工業設施之中,便縮水了約一半。

再除去飛船運輸的損耗,最終僅能留下30%的樣子。

但這沒有辦法。電解水是此刻陳嶽唯一可以使用的儲能方式。其餘的方法都不具備工程可行性。

唯一有希望的,是一種名為“飛輪儲能”的儲能方式。

簡單來說,它是一種將電能轉化為動能,通過在真空環境之中,將轉子加速到極高轉速的方式來儲存能量。但這項技術太過高端,此刻陳嶽所製造的儲能飛輪,其效率還比不上氫氧儲能,也隻能等以後技術發展了再來應用。

至於蓄電池儲電就更扯淡了。那玩意兒一是容量有限,二是太重,還比不上氫氧儲電。

不過此刻,哪怕僅有30%的最終效率,陳嶽也絲毫沒有感到失望。沒辦法,等離子環那裏,木星的羊毛基本上等於無窮無儘,怎麽薅都薅不完。且,取電站這玩意兒基本上等於一次投資終生受用,效率低怎麽了?多造一些不就完了,陳嶽什麽都缺,就是不缺工程能力。

於是,總裝機容量高達一號取電站十倍的二號取電站工程立刻上馬。在等離子環那裏,它平均每小時可以發電16萬度,且它的工藝更先進,總損耗比一號取電站更低,運到木衛五這裏,還能留下32%的樣子,便等於木衛五這裏每小時便可以得到約5.12萬度電的供應,一年便是4.5億度電!

不僅如此,二號取電站在實現了裝機容量高達一號取電站十倍的前提下,其體積卻僅僅增加了不到四倍。

此刻,陳嶽名下木衛五和木衛十四兩顆星球,總計年耗電量已經達到了一萬億度的水平,且還在以平均每年6%的速度高速增長。

按這個耗電量計算,陳嶽需要在等離子環那裏,建造等同於二號取電站效率的取電站總計2300座,且還要以每年134座的速度增長。

這個數字對於巔峰時期的人類來說,都是一個恐怖到無法想象的數字。但對於陳嶽來說則完全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