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節 得饒人處不饒人(下)(1 / 2)

關於中歐足球水平差距的問題,以前不是沒有人提過,但很少以量化的指標來計算。而球迷從偶爾中歐球隊比賽的場麵直觀來理解,往往會有各種錯覺:比如「哎呀,那一球要是準點就進了,然後我們就贏了」,或者「那一球沒接到,要是接了,一個單刀就來了」,這種聲音很多,既有球迷的樸素看法,也有媒體的煽呼。一大群有的沒的專家也跟著推波助瀾,但實際上現代足球發展至今,已經越來越從依靠人體變異到依靠資金科技。一線隊也就是國家隊的對抗隻是表麵的現象,各自背後所依託的足球體係、足球基礎設施、足球人才儲備才是真正的較量。

數一數球場數量,看一看人均收入,聽一聽百姓心聲,就什麼都明白了。老郝深入了拉科魯尼亞,考察了圖賓根青年,許多東西很直觀的就能感受到。比如任何一個拉科魯尼亞市民都對一線隊成員耳熟能詳,能準確的說出他來自哪個國家、地區、身高、體重、外號。大約一半的拉科魯尼亞市民能準確的說出一線隊球員的興趣愛好、配偶情況,同時他們還能對拉科二隊的球員,說的清清楚楚。拉科的市民同時還和大量的小球會的球迷重合,他們不但知道拉科,還知道拉科市內的一些低級球隊的球員、球星名字。拉科魯尼亞24萬人,擁有大大小小的球隊幾十支。每到周末的比賽日,街上穿著各種各樣球衣的人比比皆是,連拉科市民都認不全。

但在中國,有幾個中國人知道二級聯賽的球員、球星名字?三級聯賽呢?四級聯賽呢?五級……哦,中國沒有五級聯賽!

這就是差距。中國足球的土壤一直在政府的培養之下,在百姓看電視的愛國熱情的推動下,而並沒有深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中國成年人,自從離開校門,有幾個踢過足球比賽?一百個人裡恐怕一個都沒有。

所以,足球在中國是個大項目,但也是個可憐的小項目。老百姓熱衷湊熱鬨,但不願意參與其中,這就是我國人民的「優良傳統」:起鬨架秧子,一個比一個能,擼袖子開乾,一個比一個慫。

這次採訪關於歐洲的部分很簡短,很快就過渡到了這次世界盃出線展望方麵。老郝是中國隊的形象代表,李瑋鋒是實力中堅,王艾是最大派係的領袖,老中青三人組合也確實夠資格談一談這方麵。

還是老郝先說:「要我說,希望很大,困難也同樣很大。在漢城贏了一場,還挺多,但是要小王沒這麼好的發揮,結果還不一定。」

李瑋鋒也點頭:「我們不能光看數據,好像小王不上,三個球沒了,然後我們1:2輸了,上別的人也有可能贏,但也有可能會輸。你其實想想我們國家隊在國際比賽中有幾次出現過帽子戲法就知道了,很少的。打韓國,從來沒有過的,也就小王這麼蠻不講理的才能這樣。」

老郝點頭:「是,帽子戲法我也踢過,好像是三次還是四次的,記不太清了,但對手都比較弱,不是菲律賓就是關島,這跟欺負小孩子沒什麼區別,所以沒有代表性。打韓國我們能贏或者說能平就不錯,這不會因為我們亞洲杯奪冠就改變,韓國早就拿過冠軍了。」

王艾咧著嘴聽兩位前輩的表揚,冷不防叫新華社體育部記者發問:「王艾,你不說說看法嗎?」

「呃,他們說的都挺……呃」王艾撓撓臉:「這次我的狀態確實不錯,但我隻是完成了最後一下,沒有之前的防守、傳遞、拉扯、跑動這些預熱工作,我也完成不了最後一擊。」

記者熟稔的點點頭,過去多少次採訪,王艾都是這個腔調:絕不承認自己一個人拯救了球隊,在這個問題上,別人怎麼挖坑,他都不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