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老瘸子!你又來這套是吧!(1 / 2)

其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米國向法國出售了當時最先進的戰機,幫助法國加強了空軍的戰鬥力,以應對德國的威脅。當時的交易亨特也有從中牽線搭橋。

然而,當戰爭爆發的時候,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表現實在是太糟糕,迅速就向德國投降了。

作為法國人的盟友,這時的英國軍隊不僅想要占有法國的艦隊,而且還想乘機吞並法國的殖民地,6月16日在下議院提出建立“統一的英法聯盟”的建議,它是一個具有統一的憲法、議會、政府和軍隊的實體。

英國外交部當即指示法屬殖民地的英國總領事向當地殖民機構提出接受英國保護的建議,在絕大多數場合均遭拒絕。在殖民地駐守的法國人對英國這種趁火打劫的態度非常惱火。

儘管6月18日,法國方麵向英政府保證不讓法國艦隊落入德軍之手,但英國仍出動大批艦艇圍攻停泊在北非米爾斯克比爾港的法國艦隊。

當時法國海軍在那裏集中了兩艘主力艦、兩艘巡洋艦、一艘航空母艦和十一艘驅逐艦,在英軍的猛烈炮火下,除“斯特拉斯堡號”主力艦外,大多數法艦均失去戰鬥力,另有一千兩百餘名法軍官兵喪生。

而在北非的亞曆山大港,法艦在多日被圍困後,於7月7日同意解除武裝,隻有一艘主力艦“黎塞留號”設法逃至達喀爾。在馬提尼克的法國艦隊則受到英、美海軍的嚴密監視,動彈不得。這樣一來,一個世界海軍大國就在自己的盟友、另一個世界海軍大國背信棄義的打擊下,徹底消失了!

所以,二戰前期之所以德國能夠橫掃歐洲,不僅在於軍隊裝甲化的時代領先,更是因為對手的勾心鬥角。

法國在敗亡之際,不僅希望自己的盟友能給予幫助,而且還多次懇求大洋彼岸的米國能伸出援助之手。

5月22日,法國總理保羅·雷諾又要求羅斯福派美國海、空軍參加歐戰。6月10日,雷諾呼籲美國除遠征軍外,能提供所有一切可能的援助。6月14日,雷諾又將法國比作一個溺水的人,哀求美國及時援助。羅斯福對法國方麵的請求均置若罔聞,僅在6月17日敦促剛出任法國新總理的貝當切勿放棄法國的殖民地。

法國正是在這樣完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與德國在6月22日簽訂停戰協定的。

這也讓二戰結束後法國很多人並不同意國際間對自己國家有多大的幫助。

同樣,俄國的十月革命使法國失去了這個在東歐傳統的盟國。戰後法國為彌補這方麵的損失,遂與波蘭建立特殊的同盟關係,並促成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組成由它領導的小協約國,以便使自身在東歐重振聲威。

然而這些小國終究無法與迅速崛起的德國相抗衡,於是法國隻得希望和蘇聯重溫舊時的法俄同盟之夢。法國有遠見的政治家巴爾都曾在東方公約的構想中作過這方麵的努力,然而此後法國卻和蘇聯漸行漸遠,無法在許多有關歐洲安全的問題上達成一致。慕尼黑會議使蘇聯深感被孤立於歐洲事務之外,更增加了對英、法的不信任。

在1939年春夏之際,英法和蘇聯在莫斯科舉行了長達四個月的談判。這是法國和蘇聯接近的最後一個機會,尤其在涉及法蘇的軍事合作時,在歐戰日益逼近的情況下,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當時法國的軍界高官卻十分輕視蘇聯的軍事力量,以為蘇軍的戰鬥力經過大清洗後尚無法和波蘭及捷克斯洛伐克相比,因此不必匆忙和蘇聯在軍事上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