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詭辯(1 / 2)

:[]

轉過身,林行知看著坐在靠椅上沉思的顧清越,不由得會心一笑。

如果換做其他人,就算有心想坐著放鬆一會,也絕對放不下那根植於傳統文化中的麵子。

顧清越很快就回過神來,若有所思地看著林行知,起身說道:“感謝反方四辯帶來的總結陳詞...

與此同時,五角場中學的王映南同學深吸了一口氣,內心雖有些慌亂,但也做好了迎戰的準備!

“不過...林同學結辯中關於魯迅的言論,我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顧清越似乎忘記了自己作為主持人的職責,一本正經地接上了林行知的辯詞。

“首先,林同學完全忽略了《娜拉走後怎樣》這篇演講稿產生的時代背景,如今男女兩性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改變,而我們恰恰又處於新時代發展的浪潮之中,如今不再是當年,我們的人生路上擁有許多機遇和道路。”

林行知沒想到顧清越會當眾反駁,不過這正是一次深入了解的好機會。

想到這兒,林行知當即侃侃而談:“機遇,沒錯。可首先你要有能承擔起這些機遇的環境,那些居住在邊緣貧困城市的男孩,那些依舊根植於傳統偏見家庭的女孩,他們如何跟上時代的浪潮?人與人的差距,隻會隨社會的進度而無限放大,對於這些無路可選的人來說,虛假的幸福生活又有什麼不妥?”

說到這兒,林行知停頓了一會。

顧清越微皺著眉頭,一時間沒有找到強有力的駁斥。

林行知繼續說道:“虛假的幸福,從常規的認知角度來看,虛假這個詞賦予了一定的貶義,我個人覺得簡化成「幸福」兩字,也未嘗不可。

“雖然諸如《現代漢語詞典》《國語辭典》《韋伯詞典》對幸福的定義中包含了主觀感受、客觀實質及客觀指標等因素,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完全可以忽視客觀,享受所謂顏回之樂。

“我曾看過一篇關於大學生的心理調研,幸福感最高的是1977年的初代大學生,值得注意的是,後來的大學生擁有更好的客觀條件,而他們卻時常感覺工作無聊,人生沒意思,幸福感偏低。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初代大學生由於特殊的時代背景,他們覺得自己的命運與家國深深綁定,有著極高的群體認同感。

“可如果我們從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初代的大學生,會發現他們被所謂的使命感牢牢綁架,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看著眉頭逐漸舒展的顧清越,林行知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靜靜地等待她的答複。

溝通,不僅僅是人們表達智慧的方式,也是人們闡釋世界的途徑。

林行知想了解顧清越眼中的世界。

不知為何,此時的顧清越臉上多了些許彆樣的笑容,她仿佛看穿了林行知的想法。

“德國哲學家阿道爾諾曾說過這麼一句話,當西方資本主義步入新時代時,標準化的日常生活藉由文化工業被批量性地生產出來,大眾在消費、體驗、愉悅的同時獲得了虛假的幸福,並消解了思想的能力與反抗的意願。

“而抵抗這種虛假幸福的唯一途徑,唯有意識到這種娛樂至死的意識形態。

“意義協調管理理論有這麼一個主張,傳播過程中的人共同建構他們身處其中的社會現實,同時也被他們創造的世界所改變。

“如此說來,你似乎也被這個世界所改變?”

聽到這兒,林行知已經知道自己的想法被顧清越看穿。

不過,就在林行知打算繼續說下去的時候,廣播中傳出了另一個聲音。

“非常感謝這兩位同學精彩的辯論,原本單調的主題竟有一種被升華的感覺,從遊戲的利弊拔高到對幸福觀的選擇,看起來咱們的教育改革還是有顯著效果的。雖然確實存在著一定的不公平,但宏觀看來還是非常有成效的,想必未來十年,我國也將擁有世界一流的教育力量。”

林行知回過頭,隻見拿著話筒的人是那位不知名的時事評論家。

倒不是這位真不知名,而是林行知壓根就沒注意這位評審,自然不知道他的名字。

不過,這位時事評論家的意圖是好的。

一旁其他的評審,特彆是五角場中學的校長,臉色都快黑如鍋底了,這種肆無忌憚破壞規則的行為,他任職這麼多年,還壓根沒見過。

或者說,根本鬨不到他那兒來。

林行知對辯論賽,本就沒有太大的興趣,見現場氛圍變得焦灼,帶著歉意地鞠了個躬,便準備離場。

“需要我帶你走麼?”林行知若有所指。

顧清越臉上再次出現那恬靜般的笑容:“既然我做了,就不怕承擔責任。”

說完,顧清越往前走了兩步,當即說道:“我原本報名的是辯手,很可惜沒有成功入選,看著雙方辯論隊熱情且理性的辯駁,忍不住與林同學交換了部分看法,給大家帶來的不便,十分抱歉。”

“下麵,有請反方四辯。”

此時,正在信息室的張誠安,通過電腦屏幕中的監控畫麵以及便攜式的音箱,旁觀了整個辯論流程。

“這兩人還真是有意思,說謊都不帶一絲猶豫的,張口就來。”張誠安一臉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