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的是,成祖義的這個目光,恰好被高光遠看在了眼裏。
連成祖義都沒想到,事情會這麽巧合啊。
如此一來,高光遠就越發認定自己的猜測了,是成祖義嫉賢妒能,擔心齊天仇會取代他的地位。
高光遠最討厭的就是大臣之間的內鬥。
遇到這樣的情況,高光遠就會跟蕭逸處理劉墉和齊天仇之爭那樣,各打幾十大板。
可現在不一樣了,高光遠認定是成祖義欺負齊天仇,心中的天平自然就傾向於齊天仇。
更何況,成祖義雖然是智者,但他的智謀在於內政,在於宮鬥,卻不擅長軍略。
齊天仇對內政不怎麽在行,宮鬥方麵也不在行,但軍略方麵卻是高手。
而眼下東洲的情況呢,大戰一場接一場。
蕭逸欲一統東洲的勢頭,已經是越來越明晰了。
所以,大成國急需一個像齊天仇這樣的軍略人才,而不是成祖義這樣的內政人才。
擅長內政的人嘛,多了去了。
雖然未必比得上成祖義,但若是人多的話,未必不能將大成國治理好。
可擅長軍略的人,自然不是人多就好,而是需要一個極其厲害的人物,齊天仇自然是最適合的。
兩個原因之下,高光遠心中的天平就徹底偏向了齊天仇。
高光遠皮笑肉不笑地說道:“齊愛卿放心,成愛卿乃是我大成國的肱骨之臣,朕怎麽會誤會他呢。”
“再者,成愛卿有從龍之功,說起來也是朕的恩人呢。”
這簡單兩句話,聽得成祖義的後脊梁不住地冒冷氣。
成祖義聽得出來,高光遠這是在給他警告了。
若是他再嫉賢妒能,對付齊天仇,高光遠不介意要了他的性命。
鳥儘弓藏,兔死狗烹,成祖義深切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了。
以前的高光遠,需要成祖義的智謀,幫他獲得大臣們的支持,幫他獲得大成國的皇位。
現在,高光遠當了皇帝,對成祖義的依賴程度就沒那麽高了。
而大成國與大夏國之間,以前有戰事,以後還會有戰事,齊天仇的重要度就不言自明。
成祖義是極其聰明之人,輕易就能猜到此中的細節,不由得一陣心灰意冷。
忽然,成祖義感覺到,自己當初給高光遠出了這麽一個反間計,簡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啊。
不用問,肯定是蕭逸和齊天仇識破了他的反間計,然後來了一個將計就計,讓齊天仇來大成國臥底。
至於穆州城,肯定是一個誘餌,換取高光遠對齊天仇的信任。
成祖義又頗為後悔,剛才不該向齊天仇發難。
本來,成祖義是想給高光遠暗示,讓他洞悉齊天仇的陰謀,但誰想到齊天仇竟然厲害至斯,反戈一擊,把他逼到了懸崖的邊緣。
太輕敵了,對齊天仇的了解太少了,成祖義不得不承認此敗。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齊天仇對高光遠有充分的了解,對他成祖義有充分的了解,還充分了解他們君臣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