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 一個陷阱(2 / 2)

如果隻是寧國公主給他說得什麼房屋上用的話,就朱元璋自己來說,不值得張一凡如此花心思去做!想要養孩子的錢,他直接印了就能給。

其他人聽到這些對話,也很是好奇,紛紛看著張一凡,等他回答,就看會是些什麼好東西?

張一凡聽了,倒也沒有隱瞞,直接就回奏道:“讀書人因為長久用眼,有一些人可能會看不清遠處,我能幫到他;年紀大的人,會看不清近

的字,我能幫他看清楚字;軍中將領,觀察敵陣,離得遠了看不清,我能幫他看得更遠……”

聽到這話,鄧愈一開始還不覺得有什麼,可聽到後來,他頓時就驚訝地第一次打斷了張一凡說話道:“敢問駙馬,能看到多遠的敵陣?”

他從十六歲開始就領兵反抗蒙元,算是大半輩子戎馬生涯了。對於軍中一切,最是熱切不過。此時聽說有那麼一個東西,有助於將領觀察敵陣的,頓時就稀奇了。

張一凡聽了,轉頭看向他說道:“這得做出來才能知道,但是確實有放大遠處物體之功效!”

如今的大明朝,西南、西北、遼東等等,還都是蒙元控製的地方,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當然知道一個能遠距離觀察敵陣的東西,會有多重要。

其他兩樣,他都可能會不在乎,但是這個,是不能不在乎的。

於是,朱元璋在聽到張一凡的回答之後,便對他說道:“如此,那你就專心先做出這個東西來看看!”

頓了頓,他又補充對張一凡說道:“至於你這玻璃廠的股份,我就不要了,有你這個孝心就已經足夠。要給其他兄妹,你自己看著辦好了。工匠什麼的,你可以直接去挑,但是,要是有事找你的話,你可不能推脫,明白麼?”

張一凡從穿越過來的心思,就是要舒服地種田。此時達成的協議,算是比較理想的了。因此,他便立刻回奏道:“謝父皇!”

邊上的胡惟庸眼見著設好的陷阱,竟然就被避開了,雖然很想阻止,但是,朱元璋都已經有了決定,他就無能為力了。

不過這個結果,也還好,畢竟駙馬自己去忙他的事情,至少短期內不會入朝為官。

一直沒有說話的朱標,聽到這裡之後,便笑著對張一凡說道:“一凡,剛才父皇正和宰相們在商討俸祿之事,以前你就說過這方麵的事情,香山縣的俸祿也和朝廷不同,父皇也想讓你提提建議。”

張一凡聽了,便轉頭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對他點點頭,然後示意汪廣洋給張一凡介紹道:“目前所定俸祿,以年計,正一品祿米一千石,從一品九百石;正二品八百石,從二品七百石;正三品六百石,從三品五百石;正四品四百石,從四品三百石,俱給俸鈔三百貫……”

張一凡聽出來,這是每個品級相差一百石,給的錢是相同的。

“正五品二百二十石,從五品一百七十石,俸鈔皆一百五十貫;正六品一百二十石,從六品一百一十石,俸鈔皆九十貫;正七品一百石,從七品九十石,俸鈔皆六十貫;正八品七十五石,從八品七十石,俸鈔皆四十五貫;正九品六十五石,從九品六十石,俸鈔皆三十貫。”

拿地方上七品縣令來說,就相當於月俸祿是8石多點,然後大明寶鈔每月5貫。就目前來說,張一凡感覺,一個縣令算是可以勉強養活人數不算多的一個家,但是,如果那個寶鈔貶值,以後等於沒有的話,那縣令就有點慘了。

這個俸祿,對於掌握一個縣大權的人來說,還是有些少了。甚至可以說,如果要雇幕僚的話,還得自己倒貼錢。

於是,他在汪廣洋說完之後,便問道:“還有麼?”

“還有什麼?”汪廣洋聽了,有點疑惑地問道。

倒是朱標聽到了,便接過話題回答道:“一凡可是指如同香山縣一樣的年終獎麼?”

“嗯!”張一凡聽了,點點頭道。

朱標沒有回答,而是轉頭看向他爹。

朱元璋見了,便對張一凡說道:“你在香山縣的那套,太過大手大腳,其他地方的官衙,也不可能如同香山縣衙一樣有錢。”

一聽這話,張一凡便知道,這個老丈人還是有點扣。

其實,朱元璋定下的俸祿,是改了幾個版本,越改,給得俸祿越少。不過這個位麵,因為受張一凡的影響,其實已經有些變化了。

張一凡聽了之後,便對朱元璋奏道:“父皇,就兒臣認為,地方官員是親民官,他們的表現好壞,直接代表的是朝廷,影響會很大。因此,兒臣認為,要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不能讓他們因為生活窘困而想著法子撈錢!除了兒臣有親身體會之外,也知道有的地方官真得很窮!”

就目前的俸祿而言,朱元璋其實是有參考張一凡提供的賬本,剔除了他認為不合理的支出,然後掐著那個剛好夠用的錢。

不得不說,朱元璋這個老農民,是真得摳。或者說,他對官員的要求是真得高!

如果張一凡以前說這番話的話,朱元璋可能壓根不會聽,會認為你知道啥?

但是,如今的張一凡,那是剛從香山縣施政三年回來,說話是具有權威性了。

因此,朱元璋聽到他的話之後,沉吟片刻之後便問道:“那你認為該如何調整?”

張一凡聽了,想也不想便回奏道:“兒臣認為,先要明確地方官的具體職責,做多少活,領多少俸祿。如果縣令確實忙不過來,而是要用幕僚的,那這個錢應該也要考慮。事實上,兒臣認為,地方上的職務劃分,太過粗獷。如今開國之初地方人口少還能維持,可要是以後大明天下承平,人口增加之後,那光靠目前縣衙官吏是肯定忙不過來的……”

香山縣就是一個例子,張一凡剛去的時候,戶籍在冊的人口,才兩三萬而已,後來實施糧田歸公分配法,清理了隱戶等等,人口到了五萬左右,加上俘虜的海盜,人口就又增加到七萬多。

再到後來,隨著張一凡理順了香山縣的政務,就開始了爆炸性的人口增長。事務的繁忙,那也是有目共睹的。

張一凡說到這裡,便誠懇地說道:“父皇,兒臣對大明未來的強大,有非常大的信心。因此建議父皇在地方官府的設置上,當以發展的眼光,提前規劃。”

說了這麼多,歸結起來,其實就是兩點。

第一,地方官是親民官,必須要保證他們沒有後顧之憂才能正確執行朝廷的決策。

第二,就是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未雨綢繆,否則肯定會出大問題。

朱元璋聽著他的建議,想著香山縣的情況,點點頭,然後對胡惟庸等人吩咐道:“卿等也該是聽到了,朕覺得有些道理,俸祿之事,再重新擬定一份!”

胡惟庸聽了很無奈,這個駙馬是真多事,隻要皇帝召集他議事,每次都能整出幺蛾子來。

但是,這個活他也不可能推,這是體現他權力的象征。

於是,隻好答應了下來。

張一凡這邊,原本想著還提提年終獎和養老金,也就是退休工資的建議。可想著老丈人的摳門,現在如果提這個話,大概率不會被考慮。因此,他就沒有提,以後有合適的機會可以說說。

他不知道,在原本的曆史上,他的俸祿也是被裁了的。

大明開國之初的時候,定下駙馬都尉和公主一樣,也就是歲收糧一千五百石,鈔二千貫。但是在洪武十二年正月十九日,定下駙馬都尉的俸祿就隻有六百石了。

當然,就算真如曆史上改變了,張一凡也不會在乎。堂堂穿越人氏,豈會靠俸祿過活!

議事之後,張一凡就回去了。他決定,儘快修建柳家村的彆院,離紫禁城遠一點。把玻璃廠搞起來,傳授科學知識,快快樂樂地種田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