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是他太優秀不是因為我笨(1 / 2)

張一凡這邊,卻是真沒時間理這些京官,因為香山縣第二次糧田歸公分配又要開始了。

戶口的核對,主要是核實登記在冊的人口真實情況,比如這兩年死了的,要除名,死人是不能再分配糧田的。

接受百姓監督、可以直接到縣衙舉報。

隻要不是一手遮天,這種會損害彆人利益的事情,百姓會比官府都關心。

第二個事情,自然是核實這兩年新開荒的糧田有多少,哪怕還沒到糧田歸公階段,也要登記在新開荒糧田的冊子上。

同樣的,這個事情是關係所有百姓會分配到多少糧田的問題上,也接受百姓監督,可以直接到縣衙檢舉。

香山縣這邊,絕大部分戶籍百姓都認識幾個字了,能看懂官府有關田地的公告,因此接受監督的程度也更高。

另外,還要核實上一次分配的糧田,到底有沒有本人耕種,這關係到連續兩次之後農轉非的事情。

沒有例外,同樣受理百姓監督和舉報。

這些事情,都有章程可查,在第一次糧田歸公分配的基礎上再做,要輕鬆不少。

至少,張一凡這邊要輕鬆不少,忙得,還是負責具體事務的官吏。

當然了,這些事情,和香山縣戶籍的非農戶沒關係,因為他們不參與分田地。這個時候,還是有很多人羨慕那些農戶的。

在這整個過程中,李善長等人也關注了。畢竟他們知道,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香山縣這種糧田歸公分配法,很可能會在全天下推行的。

不過按照朱元璋的旨意,他們隻是來香山縣考察全民教化的事情,因此,更多的,也隻能關注這一塊。

等到洪武十一年十一月上旬的時候,他們也基本上有了結論。

第一,香山縣戶籍的百姓,識字率極高,要遠超其他地方,包括京師。

第二,香山縣官府有錢,在社學免費的基礎上,還設立了獎學金和適齡兒童不上學的處罰措施,官方強製並且保證所有孩童都能上學。

第三,香山縣的文風很好,那個對普通百姓公開的藏書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增強了百姓主動識字的意願。

第四,香山縣通俗文學社在引導百姓讀書方麵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評書開始盛行,百姓愛聽故事,特彆是駙馬和那個羅貫中創作的書籍,吸引了很多人主動去識字,去買書看。

第五,識字百姓多了的一個好處,就是在香山縣糧田歸公分配事情中,百姓能明白官府政策,並且及時做出反應。具有代表的事情之一,就是官府接受了不少有關糧田歸公分配中的舉報,讓官府少花了很多精力,更免於被刁民糊弄。

第六,識字百姓多了的另外一個好處,在香山生活中,其實處處都能感覺到。店鋪夥計、路上行人等等,都更為明理,語言交談間、行為做事上都有反應出來。

李善長和宋濂等人感覺,香山縣的百姓,如果參加以前的科舉,肯定不行。因為他們不了解儒家經典,但是,這種具備一定文化的生活氣息,卻是極好的。

因為有駙馬提供的字典範本以及絕大部分的簡化字稿子,讓李善長他們減輕了很多工作。

眼看著再不回去,就要趕不回去過年了。至少他們已經能交差,回到京師之後,把字典完善之後就可以了。

因此,他們一行人,終於還是啟程返京。

臨走之前,香山縣碼頭,李善長拉著來送行的張一凡說道:“駙馬真得是天縱奇才,實乃我大明開國以來治政第一能臣也!”

捧,繼續捧!

當然,這也是真心話!

香山縣的一切,不親眼來目睹,那是真不會相信的。

以李善長對朱元璋的了解,他感覺香山縣這邊的政策,會有很多被朱元璋拿去在全天下推行。

這個駙馬,在治政方麵,真得是了不起!

本來的話,李善長還期待查出駙馬在經濟方麵的問題,畢竟誰不愛錢?

結果沒想到,調查一番之後,他發現,香山縣之所以會怎麼快速發展,吸引人口聚集,除了香山縣政策之外,還有駙馬把他發明出來的東西,或者乾脆說吧,就是聚寶盆,貢獻了出來。如此,才使得香山縣縣衙有了很多錢,從而能做那麼多的事情。

人家幾十萬貫錢,甚至還有更多都捐出來了,還會貪其中的一點小錢?

就算人家真拿了又如何,誰會在意?

不過李善長終歸還是沒有白來一趟,因為他發現,駙馬雖然自己膽小,但是對待番邦小國的問題上,更傾向於喊打喊殺。

為了確認這一點,李善長甚至還找了機會試探了駙馬,確認這點沒錯。

兵事上,好大喜功,顯然不知道兵事和治政是完全兩碼事。

有了這個認識,李善長也就可以開心地回去了。等到了朝堂上之後,就往這個方麵下手,捧得駙馬飄飄然,以為自己很厲害,最好就讓他去滅個番邦,不說他死在戰場上,打個敗仗那也是極好的啊!

就這麼的,一行人便踏上了歸途,終於趕在了年底之前,回到了南京。

在路上的時候,李善長已經明裡暗裡地提及,說香山縣多麼多麼好,意思是替香山縣,替駙馬多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