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捉蟲(1 / 2)

月落星沉,東方泛起魚肚白,宮門吱呀呀開啟,門外等候的文武百官魚貫而入,依次穿過景華門,華運門,進入太乾殿。

“眾卿可有事奏?”永和帝高坐龍椅之上,例行公事地開口詢問。

工部尚書錢益邁步出列,高聲道,“啟奏陛下,臣有本要奏。”

永和帝往下掃了一眼,見是錢益,莫名就覺得掃興,工部的事兒總結起來就倆字兒“花錢。”

“說吧。”永和帝語帶不耐。

錢益亦是無奈,六部之中吏部和戶部一個管人,一個管錢,自然是香餑餑,兵部和刑部不好不壞,最不受待見的就是工部,光花錢不創收,擱誰誰也不喜歡。

知道不招人待見,但事關重大,該說還得說,定了定神,錢益上前一步,硬著頭皮道:

“陛下,黃河永寧段堤壩年久失修,去歲已經發生兩次決口,勉強堵上,明年春汛到來之前,若再不提前加固堤壩,一旦發生災難性大決堤,中原四省三百九十七郡都將麵臨被淹的危險,事關重大,不得不提前防範。”

一說到要修河堤,永和帝就頭皮發麻,按照之前的慣例,每年修河堤的撥款大約在白銀三百萬兩,這兩年因為國庫空虛,預算直接砍掉三分之二,直接變成一百萬兩左右。

實際上修堤壩的重要性他能不知道嗎?

曆年來的教訓還少嗎?

說到底國庫裏沒銀子,就連軍餉的開支都已經縮減到了不能再縮減,現在就是拆了東牆補西牆,那邊兒十萬火急就先顧那邊兒。

周鳳青這次西北平亂,好容易緩解了軍餉的壓力,想喘口氣兒,這黃河堤壩又開始添亂,簡直沒一刻消停。

永和帝語氣裏的不耐愈加明顯,“那依錢卿家所見,朕應當撥多少銀子下去。”

錢益咬了咬牙,說了一個保守數字,“陛下,臣預估至少需要白銀五百萬兩左右,先緊著永寧北段最危險的那段河堤開修,約莫三百多裏,若是修完銀子還有剩餘,不妨再根據實際情況加固其他有必要的河段。”

“五百萬兩白銀?”永和帝不由得尾音拔高,言語間甚至有了咬牙切齒的味道。

五百萬兩,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說得容易,朝廷年年開支超預算,入不敷出,你道朕的國庫裏總共還有多少萬兩銀子?

錢益把永和帝的反應看在眼裏,他是有苦說不出,五百萬這已經是低得不能再低的預算了,您也不想想,您有多少年沒有好好修過堤壩了。

再說了,朝廷一百多萬兩銀子撥下來,一層層下去,真正用到修堤壩上的能有一半兒就不錯了。

就算是他不貪,

錢益隻得繼續硬著頭皮解釋,“陛下,去歲北地兩省大旱,糧食大幅減產,餓死數萬人,可這比之中原水患的危害不值一提。”

“陛下,一旦河堤決口,水淹良田,緊接著就是瘟疫橫行,來年又會蝗災泛濫,不得喘息,損失之大,無法估量啊。”

錢益把水患之害明明白白地拍在了桌麵上,也是摘清自己的責任,出不出錢是你朝廷的事,我工部該匯報的都匯報過了,別到時候真的發生水患,又追究我知情不報。

永和帝原本的一點兒僥幸心理被他說得全無,但別說五百萬兩銀子,湊夠一半兒都難,遇到難處,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又落到了能乾的周二郎身上。

周二郎眼觀鼻鼻觀口,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剛把人指使到大西北平亂回來,現下又派去中原治水,永和帝自己也有點兒張不開這個口。

掃視幾個人,知道朝廷裏國庫底細的也是這幾個。

永和帝開口“徐卿家,修堤壩之事,你如何看?”

徐庚見點到自己,緩緩站出來,皇帝的言外之意,他再清楚不過,翻譯過來就是:堤壩得修,銀子沒有,你說怎麽辦?

能怎麽辦?

無非是兩條路可走,一是增加賦稅,二是借。

增加賦稅這條路肯定走不通,大乾朝的賦稅之重已經不能再加,再加就該出事兒了。

不能增加賦稅,就隻能是借錢了,套路就跟周鳳青的借糧票套路差不多,向大地主借,向天下富商借。隻不過去年的借糧票才搜刮過一波,今年再借的話,怕是沒那麽容易。

想到這兒,徐庚開口道:“陛下,錢大人說得極是,黃河水患猛如虎,不可不早做防範,隻是近幾年我大乾朝連年遭災,國庫吃緊,所以——”

“臣的意思是由朝廷出一部分銀子,再從民間募集一部分,應該也就差不多了,周侍郎去年搞出那個借糧票就不錯,這事恐怕還得交給周侍郎妥當。”

“啟奏陛下,首輔大人此言差矣。”周二郎忽然出列,朗聲奏道。

永和帝目光微閃,在他看來徐庚所言是實情,目前來看,除了借錢,確實沒有其他路可以走,周鳳青莫非是想踢皮球?

周二郎沒有在意永和帝的不滿,繼續道:“陛下,誠信乃國之根本,正是因為去歲才發了借糧票,今年才不可再行借錢之事,民間亦知前債不清,後債不借,朝廷在沒有兌現借糧承諾之前,萬萬不可行此事。”

“周侍郎此言亦差矣,天下是陛下的天下,亦是天下人的天下,朝廷如今有困難,幫朝廷亦是幫自己,本官相信隻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總會得到天下人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