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師弟孫伯靈的手中接過那卷竹簡,龐涓的心中原本是十分期待的。
在龐涓心中無論自己的師弟抑或是公孫鞅,這都是魏國朝堂之上的才智之輩。
他想看看這場由魏侯魏罃授意,公孫鞅和孫伯靈實際執行的魏國軍改究竟能夠給魏軍帶來怎樣的變化。
可是伴隨著視線在竹簡之上移轉,龐涓臉上的期待漸漸消失不見,雙眼之中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凝重。
直到將手中的這卷竹簡從頭至尾看完,龐涓這才緩緩將其放置在了身前的幾案之上。
此前,孫伯靈所希望得到的表態遲遲沒有作出,師兄弟之間卻是陷入了一番漫長的寂靜。
不知過去了多久之後,龐涓這才緩緩抬起頭來看向了孫伯靈,眉宇之間滿滿的鄭重之色。
“師弟,敢問此策是師弟的謀劃,亦或是那公孫司徒的手筆?”
“既有伯靈所思也有鞅兄所想,其中大多數都是我二人曾經商議過的。”
敏銳地意識到了龐涓語氣之中的變化,孫伯靈的話語之中立刻帶上了幾分詢問。
“師兄,其中是否有什麽不妥的地方?”
對於孫伯靈此刻問出的問題,龐涓並沒有選擇立刻答複,而是再次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隻不過這一陣沉默卻是沒有剛剛漫長,短短數息之後龐涓的聲音便在孫伯靈耳畔響了起來。
“依我來看,若是此策實行下去,我魏國軍心必然大亂。”
直接將這一個明確的論斷拋出之後,龐涓的雙眼直直看向了孫伯靈,一抹銳利的光芒更是蘊含其中。
與師弟孫伯靈因為感受到魏侯氣魄而選擇來到魏國不同,龐涓進入魏國朝堂的經曆則是顯得更加戲劇性。
當年,魏相公叔痤率領上黨之兵馳援公子魏罃,龐涓在那個時候成為了魏軍的一員。
之後魏侯魏罃以洗雪恥辱為理由,發動了對於韓國、趙國兩個國家的戰爭。
正是在這場三晉內戰之中,龐涓獲得了當時的魏國司馬、如今的魏相公孫頎的賞識,逐漸在魏國軍中嶄露頭角。
而在六年之前的河西大戰中,龐涓率領的六萬魏武卒可以說是大放異彩,一舉奠定了魏國對於秦國的優勢。
龐涓也正是憑借著在這次戰爭之中的出色表現,最終成為了魏國上將軍,躋身魏國軍方乃至朝堂高層。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這是百餘年後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的一句話。
從一介庶卒最終成長為一國上將軍,龐涓靠的是一場場的優秀戰績,他也是這一句話最好的注解之一。
回望過去十年以來的魏國軍旅生涯,一場場戰爭的場景在龐涓的眼前重演,一名名將士的身影在龐涓的腦海之中出現。
漸漸地一抹悲傷出現在了龐涓的心頭,他看著麵前孫伯靈緩緩地拋出了一個問題。
“師弟,你可知道這些年來我魏國何以戰勝敵手,何以稱雄於諸侯?”
“靠的是魏軍將士的浴血拚殺,其中師兄麾下的魏武卒更可以說是每戰衝陣在前。”
“毫不誇張地說,魏武卒便是我魏國手中的一柄利刃,以強悍的戰力擊敗當麵的每一個對手。”
龐涓這一番自問自答,每一個字都無比清晰地落入了孫伯靈的耳中。
“師兄,我……”
孫伯靈想要說些什麽,可是他的話還沒有說出口,便被視線之中出現的一隻手給打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