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龐涓上門(1 / 2)

公孫鞅的一句句話語在胸中回蕩,孫伯靈緩緩閉上了自己的眼睛。

縮減魏武卒編製、削奪魏武卒後裔待遇、建立起魏武卒退出機製……

公孫鞅剛剛所說出的每一條方略,就如同一柄柄鋒利的利刃,刺向了魏武卒這具病體之上的腐敗。

如果一切真的能夠按照公孫鞅所設想的順利推行,那麽魏武卒未必不能展現出昔日的鋒芒。

可是伴隨著一條條方略的實施,其上如同切肉削骨一般的文字,也必然會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默默地睜開了自己的眼睛,望向麵前站立著的公孫鞅,孫伯靈心中不由生出一番五味雜陳。

與其共事秦東的那幾年,孫伯靈已然對於公孫鞅有了深刻的了解,他知道幾乎沒有什麽東西可以阻擋對方前進的意誌。

可是他實在是不忍心看到公孫鞅就這麽走下去,前路無疑便是一條荊棘叢生。

“鞅兄,你明白你的這些方略如果泄露出去,將會在魏國朝野引起怎樣的風波嗎?”

孫伯靈問出的這一句話語,令公孫鞅臉上露出了幾分難看的神情,可是瞬息之間一道笑容出現在了他的雙眼之中。

在孫伯靈看來,那道笑容之中既有著豁達,也同樣充滿著堅定。

“伯靈,鞅出身衛國公族,雖然隻是一脈旁支,但是如果想要富貴一生卻也不難。”

“隻是我卻是從來沒有想過去過那樣的生活,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一定要有所作為。”

“懷著胸中的這份信念,我離開了母國衛國,來到了天下士子矚目的魏國。”

“五年相府求學,五年地方曆練,我終於登上了魏國朝堂。”

當曾經的記憶與誌向一起重新浮現在心頭,公孫鞅雙眼之中已然隻剩下了堅定。

“伯靈,無論路途有著怎樣的艱難險阻、無論前方是如何地荊棘密布,公孫鞅都願意一直走下去。”

“哪怕隻有公孫鞅一個人……”

“不,鞅兄,你不是一個人。”

公孫鞅的聲音到了最後逐漸變得有些落寞,沒有等到他將話語完全說完,身後孫伯靈的話語就出現在了他的耳畔。

回頭望去那是一張充滿著笑容的臉龐,一如兩人在秦東櫟陽的那個農家小院之中初見一般。

“鞅兄,你我一見如故,秦東之地的通力合作更是十分愉快。”

“此番鞅兄誌向遠大,伯靈雖不才也願助鞅兄一臂之力,不知鞅兄可願與伯靈一道。”

孫伯靈一邊訴說著自己的心聲,一邊向著公孫鞅緩緩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看著自己視野之中出現的手掌,看著對麵那一張充滿笑容的臉龐,公孫鞅卻也是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雙手遞了出去。

兩隻強而有力的手掌相交一處的那一刻,公孫鞅、孫伯靈這兩個在魏國朝堂擁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人正是選擇站在了一處。

接下來,心已經交融在一起的兩人,選擇重新回到了各自的幾案之後。

一項律令的實施可不僅僅是依靠公孫鞅或者孫伯靈的設想,其中所牽扯的利害用一個複雜是遠遠無法形容的。

除了公孫鞅之前針對魏武卒所提出的方略,孫伯靈也開始將自己心中對於此事的看法緩緩道出。

在孫伯靈看來,公孫鞅選擇縮減魏武卒編製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就算依照魏國如今強盛的國力供養如此一支大軍也是十分吃力的。

但是如此單單一句話語便要縮減七萬編製實在是太過嚴厲,倒不如循序漸進地、一步一步地削減到位。

首先要削減的應該是那些年老體弱之人,他們明顯已經不符合魏武卒當初所設定的標準,也無法完成魏武卒所應該承擔的艱巨任務。

如果能夠將這些從魏武卒之中剔除出去,無疑對於魏武卒戰力的恢複有著無比積極的意義,也可以為此次魏武卒的變革打開一個突破口。

接下來,孫伯靈便可以用自己司馬的身份宣布在魏武卒之中開戰比武,順理成章地完成對於魏武卒數量的削減和戰力的提升。

除了對於魏武卒數量的削減從一開始的一蹴而就,到此刻的循序漸進之外,孫伯靈同樣認為對於魏武卒所開展的變革不應該隻有削減。

孫伯靈提出完全可以依照昔日魏武卒建立者吳起在西河郡的做法,對於魏武卒之中的佼佼者給予更加優厚的賞賜。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既然昔日的吳起都能夠以豐厚的賞賜,將一介平民鍛煉成為天下強軍,那麽今日的兩人又如何做不到讓魏武卒重新煥發出昔日的輝煌呢?

對於孫伯靈所提出來的想法,其實與公孫鞅接下來所要在魏國軍中所進行的改革有相合之處。

通過這些年來在相府、地方的學習與曆練,公孫鞅認為魏國針對軍隊的投入在天下諸侯之間無疑是名列前茅的。

這一點,既有當年主持變法的魏相李悝的功績,也有昔日西河郡守吳起練兵遺留下來的底蘊。

授田製的推行替魏軍士卒初步解決了後顧之憂,李悝變法所帶來的強盛國力給予了魏軍士卒以豐厚的待遇,而兵家亞聖吳起則是為這支軍隊注入了滾滾戰意。

這就是昔日縱橫天下無往而不利的魏軍,也是鑄就了魏國霸主之位的赫赫功臣。

隻可惜如何強大的軍隊也會漸漸沉淪,就算是鋒利如同魏武卒那般,也因為種種因素而失去了昔日的鋒芒。

公孫鞅此番奉魏侯魏罃之命所要做的,就是為魏武卒乃至於整支魏軍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讓這柄魏國手中的利劍重新散發出令人膽顫的寒芒。

這就是公孫鞅此番要做的,這就是他要在魏軍之中實行軍功爵製的原因。

其實軍功爵製的本質與昔日吳起所倡導有功重賞並沒有什麽不同,隻不過它比曾經吳起所做的更加地係統與完善罷了。

前世的秦軍如何能夠令天下諸侯膽寒,就是靠著軍功爵製這套體係激發出了士卒心中對於勝利、對於爵位無限的渴望。

戰爭,就是秦軍將士致富的道路;爵位,就是秦軍將士改變人生的關鍵。

數代經受這樣教育所磨煉出來的鋒利長劍,如何能夠不向天下人展現出它誰與爭鋒的氣魄。

揮劍決浮雲,諸侯儘西來。

軍功爵製所鑄就的秦軍,便是曆代秦王手中最為鋒利的長劍。

……

“駕駕駕……”

一道道嘹亮的催馬之聲與唏律律的戰馬嘶鳴一起,將孫伯靈從剛剛與公孫鞅交談的一句句話語之中拉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