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 13 章(1 / 2)

公子扶蘇沒有想到阿父突然叫他,倏然回過神來上前見禮道:“阿父。”

“你對剛才天幕展示了一切有什麽看法?依你之見,這陳勝吳廣的起義為什麽會最終走向失敗?”

始皇帝嬴政極少這麽有耐心的重複了一遍自己的問題。對於自己的這個長子,嬴政實在是有些無奈。

然而他卻還沒有等著公子扶蘇回答,他就又說道:“按照儒家所謂‘苛政猛於虎。’那陳勝吳廣二人起兵反抗‘暴秦’就是正義之師。那為何百姓們沒有‘簞食瓢漿,以迎王師。’這二人不就不戰而勝了嗎?為何反而會節節敗退,甚至分崩離析以至於身死?”

嬴政的唇角噙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譏諷。

《孟子》中有一言曰:儘信《書》,則不如無《書》。

結合這整段話的含義來講這個故事,講的是孟子在看《尚書》的時候,對《尚書》中記載的《尚書·武成篇》也就是周武王討伐商紂王這一段產生了懷疑。

因為如果按照《尚書》中所說這場戰爭打的非常激烈,血流成河。按照其中的形容,戰場上人流的鮮血都能使用來舂米的木棒漂浮了起來。

而孟子卻認為仁義是可以使人君者不戰而勝的。那麽以正義之師去討伐昏庸無道的暴君,就算不是不戰而勝,又怎麽會流這麽多血呢?

嬴政雖然不惜儒家經義,但是他倒覺得這一句儘信《書》,則不如無《書》講的很對。但是儒家所提倡的仁義,是否真的能像他們形容的那樣天下無敵?

他覺得公子扶蘇就是太拘束於儒家的經義,而缺少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斷。

聽到了阿父的話,公子扶蘇微微發愣,他已經阿父提倡法家,而輕慢於儒家所講的仁義,卻不想阿父竟然也對儒家的經義多有了解。

短暫的對視瞬間,嬴政已經看穿了自己這個兒子內心的想法,他不由得輕聲歎了口氣。

公子扶蘇啊,他確實應該讓他放一放儒學了,諸子百家的學問他從來都沒有涉獵過多少,又怎麽會知道其中的精妙與不足?

短暫的驚訝過後,扶蘇再次答禮說道:“回阿父的話,扶蘇以為並非是那陳勝吳廣雖然以仁義之師為名,但是行事卻並不都有仁義。”

“比如,陳勝吳廣起兵之時為了讓黔首信服而偽造了不屬於他們的天命、比如陳勝符離人葛嬰被誅殺……”

仁愛、仁義、仁政……

嬴政簡直都不想再聽下去,公子扶蘇什麽時候能跳出儒學的經義之外,說他自己的見解。

他想聽到的從來不是這些儒家博士傳授給扶蘇的治國理政方法,他更想知道假使扶蘇成為人君,他能否按照人君的角度去考慮天下的局勢。

諸子百家,無論哪一家,其實都不過是天子手中的工具。

“還有一點,扶蘇以為陳勝稱王的時間為時過早,他雖然初見威望,但是卻過早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嬴政聽到這一句,臉色終於好看了不少。

是的,從陳勝在,不過打下了幾座小城之後,就匆忙稱王。他就料定這場起義結果不會太好。

首先對於一開始陳勝作為一介僅僅管轄了900餘名的屯長,他起兵是非常需要聲望的,所以這個時候他冒用了扶蘇和項燕的名號,才有很多人來投奔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