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軍相持之間沒有辦法的時候,終於迎來了轉機。由於兩軍的情況是非常不一樣的,對於劉備來說,他想要速戰速決。因為現在的情況是他已經深入了吳國,拖得越久對他就越不利。因此劉備曾經派人到兩軍陣前頻繁罵戰,但是陸遜對此的所有態度都是不予理睬。後來劉備又埋伏兵馬想要引吳軍主動,可是對方就是拒不結賬。與之相比於,陸遜就是完全相反的態度,他采取的辦法就是防守和拖延,隻要能讓吳軍守住關隘要地就絕對不出戰,在正麵戰場上和蜀軍抗衡。】
甚至連孫權的侄子孫桓被圍攻的時候,由於此人平日裏素來體恤將士,因此也有不少人為了他向陸遜求援。
然而陸遜也迅速作出了判斷,認為對方糧草足夠可以堅守,從而不答應出兵救援。
【大家可以想想這個時候的戰場,相持拖延,這是最為損耗雙方兵力的,但是不一樣的是吳軍作戰,是在自己家的大本營,後援充足。而蜀軍卻是深入敵方腹地,補給很容易不夠充足。在這種情況之下蜀軍的士卒進入了疲勞階段,士氣十分低落。於是劉備又不得不放棄水軍,而主力采用陸軍。】
【但是由於蜀軍是處於吳境一三百公裏的崎嶇山道上,遠離後方,故後勤保障多有困難,且加上劉備百裏連營,兵力分散,從而為陸遜實施戰略反擊提供了可乘之機。吳軍就借此機會順利地從被動的防守方轉為主動的進攻方。】
天幕的另一邊,東吳。
孫策處理完州府公事,看到天幕上顯示的這一幕,好像忽然想到了什麽,便命人去家中把孫權召來。
對於自己這個弟弟孫權,孫策的情感是很複雜的。
一方麵他很驕傲於孫權。年紀尚小,卻胸中自有一番抱負,然而另一方麵孫策又有一些擔心,因為孫策很清楚,雖然自漢末以來,天下人愈發推崇“神童”,但是這世間並沒有什麽天才,他和孫權都隻不過是在最惡劣環境下過早地當家。
孫權,也好像是他的一麵鏡子,少年意氣,鋒芒畢露,卻讓他時不時地後怕會不會使他步入了父親的後塵。
不過半個時辰,孫權接到兄長的召喚,自然
孫權慶幸於兄長終於與他相談大事,可是他胸中卻有一種隱隱的不安,他上前行禮道:“兄長。”
孫策微笑頷首,問出來的卻是:“如果……當真有那一天,我百年之後有你掌管東吳,你會讓東吳怎樣?”
【蜀軍不敢貿然進攻,而陸遜卻仍然有自己的考量,他看到蜀軍士氣沮喪,直到如今,時機已到,就應該此時反攻。而當初水陸並進,夾擊蜀軍的方針已經不實用了。於是他奏請孫權,大致表明了當下的情況。說蜀軍現在已經舍棄了水軍而轉戰陸地,從他們的部署上來看,已經到了足以反攻的時機。】
而在決勝之際,陸遜再一次想到了妙計,那就是火攻!
彼時正值夏季,天氣燥熱,劉備又放棄了水路將士卒全部轉移在了陸地之上,而這片區域又恰好是崎嶇山路,樹木與雜草遍地,蜀軍營寨的屏障也大多是木質搭建而成,這簡直就是天助陸遜,如果能趁此機會放火引燃那麽劉備的後方必然失守。
於是在決定了最後一戰之際,陸遜隨即下令吳軍士卒人手都拿著引燃所用的,連夜突襲蜀軍後方營寨,趁著風勢正好,他們引燃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