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 37 章(1 / 2)

無論是年紀半百的老人還是垂髫之年的孩童,他們倉皇逃竄,希望能夠躲避一死,然而一切都是徒勞的……這些鮮活的會哭會跑的生命轉瞬變成了地上七橫八豎的屍塊,原本的黃土都被鮮血染成了詭譎的暗紅色,這些在權貴眼中生如草芥的黎庶,最終也如同野草般被鐮刀無情地收割,最後連一卷裹屍的草席都沒有便終於離開了這世家。

然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陶謙卻已經被嚇破了膽,任由曹操在外屠戮城池,屍橫遍野。陶謙卻選擇退守,不再出城迎敵。

看著天幕上這場屠戮,諸葛亮的雙手不自然地絞到一起,身體輕微戰栗。諸葛亮的早年經曆一度悲慘,三歲喪母,八歲喪父,自此一直跟隨著他的叔父諸葛玄生活。

好巧不巧,徐州就是他的故鄉,徐州一帶曆來遠離戰爭中心,是避禍的好地方。諸葛氏也算得上是琅琊郡的名門望族,按理來說,徐州也能算得上是亂世中的避風港,可是這一切卻被那一場屠殺所打破了。

當時年僅十三歲的諸葛亮曾經親眼見證過那場屠殺的慘烈,一個人對於故鄉的情感有多深,他雖然後來僥幸逃脫隨叔父赴任於豫章,可是卻仍然為受災的父老而悲哀。

即便已經數年過去,那猶如噩夢般的場景仍然偶爾在午夜夢回之時悄然闖入到他的夢境,冷汗便浸濕枕席。

那些普通黎民庶人,他們祖祖輩輩居住在那裏,並沒有做錯什麽,然而為權貴買單的卻是這些普通人的性命。

諸葛亮深深垂頭,多年以前的場景再次如此清晰地呈現在他的麵前,一時間他有些失去了風度,就連喘息聲也變得粗重。

注意到了好友諸葛亮的情緒不受控製地失落,徐庶隻能再次勸慰:“孔明,逝者已矣。當下韜光養晦,明哲保身也不失為一種亂世之道。孔明大才,將來必定能安定華夏。”

韜光養晦,明哲保身嗎?

不,他所求從來不是為了這些。如果當世這些割據的諸侯能有一人是平定天下之才,那他必然從之,可惜,這些人不為禍一方就算是好的了。

【或許亂世是能放大人性的,有曹操這樣的奸雄,也確實有劉備這樣的仁主。這倒不是貶低曹操而抬高劉備,劉備更加重視感情,好的方麵來說就是他重情重義,往壞了來說,便是感情用事了。但是不管怎樣,劉備以兵馬不過數千人就敢前往徐州救民對敵曹操,這其中的勇氣與仁德都是不可忽視的。】

劉備第一次來徐州支援陶謙時,他也不算是諸侯,隻不過劉備先前就結識了公孫瓚,如今跟隨著青州刺史田楷做部下。陶謙向田楷發出求援時,劉備也跟隨田楷而來。

【可能很多人會說,不是天下諸侯都沒有想響應,隻有劉備率軍趕來救援嗎?但是其實不是這樣的,大家要想想那個時候,中原的兩大勢力還是以袁紹、劉表、曹操聯盟和袁術、公孫瓚、陶謙聯盟。試想,陶謙求援的時候怎麽會略過這麽多人物,而直接向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劉備求援呢。】

【不過即便是如此,我們還可以說劉備確實在這場救援上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大家請看當時的情況。】

劉備當時所擁有的兵力不過數千,而且這些兵力除了千名算是經過了操練的正規軍隊,大部分都是戰鬥力很差的饑民。而曹操至少派遣了數萬人。

麵對徐州當下的情景,曹軍凶殘,而陶謙卻不敢發兵。於是劉備與曹豹領兵屯駐在郯城,與曹操進行了阻擊。

雖然這場戰爭最後以失敗告終,但是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阻攔了曹操的屠戮,為徐州百姓的逃跑爭取到了一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