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1章 欲尋佳木歸聖眾(六)(2 / 2)

宰執天下(校對版) cuslaa 1795 字 7個月前

道,再這樣下去,自己也得要變得怠政了,見到公文就頭疼,可不是要變成蘇頌一般了嗯還有太後。</p>

李格非剛剛進門,就收到了太後派王中正出京去體量軌道工役的消息。</p>

打發了報信的小吏,一一向同僚打著招呼,李格非往自己的公廳走過去的時候,頭腦之中一如狂風般急速旋轉。</p>

趕在廷推之前,派人去查沈括的底,太後是不是在暗示什麼。</p>

不用說,這一消息傳開,整個朝堂肯定都要轟動了。</p>

沈括這是要在兩府的大門前輸上幾次才甘休。</p>

難怪方才在路上看見沈括過去的時候,他的臉色那麼難看。</p>

也不知道韓岡會怎麼做。</p>

硬頂著太後,繼續推薦沈括還是再一次承認現實。</p>

想是這般想,李格非也隻存了一點看熱鬨的心思,無論如何他不會去蹚渾水的。</p>

不過他能夠確定,台中絕對會有人趁機上書,攻劾沈括甚至他背後的韓岡這世上,總是不會缺乏想要希合上意的聰明人。</p>

方才他一路走過來,已經感覺到台中的氣候不一樣了。那種隱藏在陰暗下的浮躁,隱藏在每句話的中的興奮,隱藏在一舉一動之中的激動,都在說,機會到了。</p>

有人心思活泛,也有人老成持重,但禦史台中沒有人不對這幾年太過平靜的朝堂膩煩透頂。他們是禦史,如驚雷般亮相於朝堂的精彩,才是屬於他們的天地。可明明兩相對立,卻始終維係著和平局麵的兩府,像一重壓到頭頂的山巒,不給人任何透一透氣的機會。沒人不想打破這個局麵,太多前輩的成功,在誘惑著他們。</p>

李格非也不例外。</p>

可他們也不想想,要是韓岡連這點風浪都撐不住的話,還能夠坐在現在位置上嗎。</p>

與其想從韓岡身上的撈聲望,還不如多揣摩一下太後與官家的關係。</p>

太後會不會在天子大婚之後還政,這件事讓李格非躑躅許久,雖說還有幾年的時間,可又不是七老八十隻待致仕的耆老,正當壯年的李格非怎麼會沒有向上繼續走的心思現在不想想幾年後的事,日後又怎麼抓住那一閃即逝的機會,做出合格的應對。</p>

前幾日,從相州來的那人對自己說的話,李格非依然記憶猶新,每每想起,心肝依然要顫上幾下。</p>

太後與章獻不同。</p>

低沉而壓抑的聲音,透著淩厲的寒意。</p>

章獻明肅皇後權欲很重,而且在真宗晚年開始,便幫著真宗處理朝政,就跟武後當年輔助眼疾的唐高宗一般。曆來穿著天子服去太廟的女子,除了武後,就隻有章獻明肅。相比起武後來,也隻差了一個皇帝的名號。</p>

而當今太後剛剛垂簾,直到宮變之後的一段時間,她還是很勤政的。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但自從氣學一脈掌握政事堂,與新黨對掌文武大政之後的幾年間,天下太平無事,人口日漸增多,財計平穩上漲。邊州無軍情,國中無變亂,朝中有賢相主持,地方又多忠勤王事,莫說是太後這女流之輩,便是如仁宗那樣的賢君,也免不了開始怠政。</p>

這一年多來,太後一直疏怠政事,早朝也變成了五日一登朝,基本上就是朱筆批個準字,如果是直送禦前的章疏,也肯定直接轉給兩府。當初韓岡勸太後好歹多看一看奏章,過後沒幾天,太後就把李南公做三司使給否了,韓岡之後照舊還勸,卻也沒有之前那般苦口婆心了。也多虧了西南戰事爆發,太後這才又重新開始認真的去看奏章。</p>

在這個節骨眼上,太後偏偏去要去跟韓相公過不去,誰知道是怎麼一回事。</p>

說不定就是要讓韓相公難堪,才使得沈括遭了池魚之殃。</p>

太後會不會最終收回自己的決定,或是再設法彌補韓岡,或是乾脆與韓岡翻臉,李格非不知道,但他知道,現在還不是時候。</p>

遠遠不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