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8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1 / 2)

宰執天下(校對版) cuslaa 2726 字 7個月前

第一百六十三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p>

元佑五年三月戊申。</p>

陰轉小雨。</p>

在日記本上寫下兩句,韓岡抬眼看了一下擺在窗邊的溫度計,玻璃管中水銀柱的最上端指著標記著十的刻度下麵一格。</p>

九度。</p>

開封府農曆三月的夜晚,九度這個溫度還算是在正常的範圍之內,至少比去年三月的一天夜裡氣溫驟然降到冰點之下要好。</p>

溫度計的概念,已經在《九域遊記》中出現,不過更早一點,韓岡已經在《自然》中提出了溫度的概念,並將水的冰點設定為零度,沸點為一百度。並且在之後的論文中,通過的托裡拆利實驗,確認了大氣壓的存在,順便對水的沸點進行了補充,也就是用猜測的口吻,明確了氣壓對沸點的影響。</p>

而將韓岡的猜測進行證明,在韓岡就任參知政事後,便成了人人爭先恐後的一件事。最近的一次,便是是通過《自然》期刊的組織,讓各地的會員和通訊會員,分彆在廬山、雁蕩山、五台山等山脈頂峰,以及三十九處出於平原上的州縣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實驗,參與的會員及通訊會員總共超過三百人,最終確認了高度及天氣變化對氣壓的影響,同時也確認了氣壓和沸點的關係。</p>

不過儘管相應的概念已經提出和驗證,韓岡也很早就選調工匠試製溫度計,但適合製成溫度計的玻璃管製造起來有些難度,玻璃管內部空間很難保持平直均勻,至今為止,成功的希望依然隻能放在運氣之上。</p>

但韓岡家裡,還是有好幾支溫度計和氣壓計,每天的每個時辰都會有人將之記錄下來,最後抄錄兩份,一份集結成冊,另一份送到韓岡這裡。</p>

韓岡從桌上拿起記錄紙條,從昨日申時開始,到今天申時,每個時辰的溫度變化,都在紙條上。並不需要太多,隻是幾句話吩咐而已。</p>

韓岡提起筆,一絲不苟的將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寫進了日記。這等記錄天氣和氣溫的習慣,若能持續上幾十年,而且能夠一直留在京城,肯定會是研究開封天氣變化的重要資料。韓岡不僅僅自己這麼再做,他還在《自然》中選擇了。</p>

而且不僅僅是溫度計和氣壓計,還有雨量計,記錄下每場雨水的數量。設立氣象局,暫時還有不到時候,但通過《自然》進行氣象學知識的普及,將之從天文學中分割出來,已經在進行之中了。</p>

日期和天氣之後,韓岡繼續他的日常功課。</p>

不獨是他,不少士人都有記日記的習慣,今天遇到的幾樁大事,大都簡要的記錄下來。曾布就記日記,而且是自幼便記,他被抄家的時候,抄出來的日記本裝滿了一輛車。</p>

韓岡看過其中的幾卷,上麵的都是些文過飾非的東西,責任都是彆人的,功勞都是自己的。尤其是當年曾布叛離新黨的那一樁公案,全都王安石、呂惠卿、曾孝寬的錯。韓岡也很榮幸的在其中成了倒壞水、給王安石出謀劃策的角色。</p>

韓岡在自己的日記本,也不會太客觀,不過他日記本中的內容,記錄科技和工業進步的比較多,政爭幾乎沒有。沒空的時候,隻會是將天氣、氣溫記錄下來,然後乾脆的跳過這一天,閒起來,則會當做練字,順手寫上一些記憶中的科學理論,當成自己猜測。</p>

筆鋒在紙麵上挪動,忽忽數百字。放下筆時,正好聽到外麵的雲板響了幾聲,要等的人差不多該到了。</p>

可惜精確計時的鐘表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被發明出來。不然,就不用雲板聲來傳達家中刻漏所指示的時間。</p>

儘管韓岡早已給出了擺鐘的原理,但想要看到使用鐘擺來確定時間流逝的座鐘,還得需要某位工匠的靈光一閃。若是有了鐘表,能夠更精確地測量時間,不論是生產生活,還是軍事行動,都能從現有的水準上再上一層樓,更是進入工業社會不可或缺的關鍵道具。</p>

正想著該如何再激勵一下工匠們,外麵家人揚聲通稟,“相公,王學士來了。”</p>

判軍器監、樞密院直學士王居卿終於到了。</p>

就如王居卿數年間,雖說職位未遷,可貼職已經積功升到了直學士一級,韓岡現在也已是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集賢院大學士。</p>

半年前,韓絳上表乞骸骨,遂以中太一宮使告退。蘇頌獨相半年,然後二月初,幾番辭讓後,韓岡正式就任宰相。</p>

詔書一出,朝中全無異論,本就是水到渠成一件事,而在他就任宰相之後,家中仆役便一夜之間全部改口——相公二字之貴重,讓他們這些做仆婢的也覺得與有榮焉。</p>

“請他進來吧。”</p>

韓岡說道,將桌上的日記本收起來,來到外間,順手從書架上抽了一本書出來,等著王居卿。</p>

“居卿拜見相公。”</p>

沒過片刻,王居卿便被引了進來,韓岡在階上相迎。</p>

互行了禮,韓岡將王居卿引入廳中。</p>

相讓著坐下,王居卿一眼便看見了韓岡出迎時,隨手放在小幾上的那本書。</p>

《九域遊記》。</p>

“相公也在看此書?”王居卿問道</p>

,試探著韓岡是否有什麼深意。關於這本書和韓岡的關係,外界議論得沸沸揚揚,韓岡始終避而不談,王居卿這還是第一次看見韓岡拿著這本書。</p>

韓岡方才是隨手一抽,也沒注意是自己的書。不過聽見王居卿提及,便拿起來揚了一揚,“壽明以為此書如何?”</p>

“奇書也,所以能遍傳天下。雖說的是子虛烏有之事,卻有七八分成真的可能。”王居卿道,“隻可惜不知作者何人。”</p>

“既然佚名,大概也是不想讓人多探聽吧。”</p>

韓岡寫下這部書的時候,就是為了針對王安石以上追三代為名進行變法的借口。他想要的世界,不需要以三代為名——那樣百姓不明白,而士人也不會信,朝臣們更是都知道是借口——直接用這部書來告知世人,裡麵種種,有韓岡已經說過了,也有未出現但可以印證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通過努力去實現。</p>

是科幻,更是現實。</p>

不過由此引發的熱潮,是韓岡本人也始料未及。現如今,京城的瓦子裡,除了說三分等評話之外,又多了一個說九域,而且也帶動了士人寫作的熱情,現如今,甚至在報紙上都有了連載小說,大多是將評話進行改變,像韓岡這樣現實主義作品很少,而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p>

“相公說得是,想來的確是這樣!”</p>

韓岡的話,聽著就是承認了,隻是警告不要說出來。王居卿當然不會違逆韓岡的心意,這本來就沒有什麼好探究的。儘管這部書,說起來其實可以算是對新黨開戰的號角,向天下士民。</p>

有的人看的是書中人物的悲歡離合,有的人看的是書中的衣食住行,有的人看的則是書中的地理人情,而王居卿,在書裡麵,找到了軍器監的目標和方向。在他看來,這幾年能穩守住軍器監,得到了諸多讚譽,完全是依靠自己從《九域遊記中》得到的靈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