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7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四)(1 / 2)

宰執天下(校對版) cuslaa 1818 字 7個月前

第一百三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四)</p>

元佑元年臘月底的一天午後,大名府府衙兼河北經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行轅中的大小官吏們,親眼目睹了一府之尊、一路之帥、宣徽南院使呂惠卿呂相公,親自將一位武官送出廳外。</p>

那位武官,既不是呂惠卿的副手,也不是朝廷派來的軍帥,不過是高陽關路的兵馬都監。</p>

一路兵馬都監的地位不低,且又是一名統管數千兵馬的正將,已經是能夠上殿參加朝會的等級了。可放在曾入兩府任官、現任的宣徽南院使的麵前,那就什麼都不是了。如此厚遇一武夫,而且還是蕃官,呂惠卿的做法未免顯得太掉價。</p>

此事不僅在府衙中傳播,也在區區半日之內,傳遍了整個大名府城中的各個衙門。</p>

“何以至此……”河北轉運使李常搖頭。</p>

河北轉運使李常,是位性子老派的文臣,看不慣呂惠卿這種對武將太過放低姿態的行為。</p>

“士宣,你怎麼看?”他問著身邊的下屬。</p>

“今日之事,運使何所問也?宣徽相公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p>

表字士宣的河北轉運判官唐義問,乃是前參政唐介之子。變法之初,唐介曾與王安石在中書門下內為同僚,當時政事堂中五位宰執,有‘生老病死苦’的戲稱。其中的‘生’自是生氣勃勃的王安石,而‘死’,便是被氣得發疽癰而亡的唐介。</p>

因為唐介之事,唐義問對王安石、呂惠卿有著很重的心結,又是在李常的麵前,倒是什麼都敢說。</p>

“士宣……”</p>

李常苦笑起來。他不意外唐義問的憤然之言,但他這話說得太大聲,外麵都是耳朵,傳出去就又是一場府漕之爭了。</p>

唐義問憤憤然:“今日是劉紹能,明日還有張紹能、李紹能。宣徽相公調進河北來的舊部,可不隻一個。等到他們都來了一遍大名府,河北禁軍就要過界河了!”</p>

李常暗暗一歎。唐義問說的其實沒有錯。</p>

這一年來,呂惠卿從關西調來的將官有好幾個,甚至包括那位劉都監在內,還有兩位已轉入了漢官序列的蕃官。</p>

本來世人都以為呂惠卿這是為了提拔舊部,給他們一個機會,免得在裁汰整編西軍的過程中成為犧牲品。</p>

就像韓岡,保了多少舊部繼續留在關西軍中帶兵不說,又往河東、安西等處安排人,最近西南方向要動刀兵,他還從西軍中點了一批有功將校去幫忙,好讓他們掙些軍功以保全自身。</p>

可如今耶律乙辛篡位,宋遼兩國局勢再度緊張起來,就能看到呂惠卿心思的深遠。可以說是到了河北之後,就開始為未來的戰爭做準備了。</p>

有了這些將校任官邊境之上,邊釁隨時都能挑起——隻需呂惠卿的一句話。以呂惠卿對耶律乙辛篡逆一事的表態,戰爭或許已經不可避免。</p>

就是糧草軍資也不算什麼問題,至少河北錢糧,皆在呂惠卿耳目所及的範圍內,有多少他都一清二楚,河北漕司想要推托都很困難。</p>

河北路轉運判官不隻唐義問一人,呂惠卿的弟弟呂溫卿是另外一位轉運判官。</p>

呂溫卿是在半年前被調來任上,儘管兄弟二人,一任親民,一在監司,其實應該避忌。但呂惠卿地位太高,而轉運判官則不值一提,也沒哪個禦史多說廢話。可現在看來,似乎又是呂惠卿布局的一部分。</p>

不過今天他聽到傳言之後,便告了假,急匆匆的回去要問個究竟。</p>

……</p>

“兄長待劉紹能禮遇過重,區區一都監,可能受得起?!”</p>

對於呂惠卿的做法,呂溫卿有幾分不解,又有幾分憤懣,對一個武將如此禮待,傳到京城,成為笑柄還是小事,被人借題發揮,說呂惠卿有異誌,可就麻煩大了。</p>

但呂溫卿的憤憤之言宛如丟進枯井的石頭,連一點漣漪都沒有泛起。</p>

書房的院子前,呂惠卿正拿著把剪刀,彎著腰專心致誌的修剪著一株盆鬆。</p>

葉偃枝盤的矮鬆生長在青灰色的淺盆中,樹下青苔碧綠,樹上針葉蒼翠。枝乾虯曲,乾上鱗生,如蟠龍潛臥。如此一株盆鬆,古意盎然,仿佛百年之物,卻又因滿盆蒼翠而顯得生氣勃勃,實是匠心獨運,大家手筆。</p>

呂惠卿手持剪刀,就繞著這盆栽打轉,過了半日,才用剪刀截下了小指尖大小的一截枝椏來。儘管少了隻是一點點,但盆中的虯龍卻更加生動了幾分,仿佛有了靈氣。</p>

半天的時間,僅僅是動了一下剪刀,呂惠卿抬起頭時,額頭上已經蒙了一層薄汗。</p>

呂溫卿給憋得不行,見呂惠卿終於停了手,忙忙又要說話,不提防一柄剪刀突然伸到眼前。</p>

呂溫卿被嚇得一個倒仰,這時卻聽到呂惠卿慢悠悠的聲音,“三哥,你看這剪刀。”</p>

“剪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