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0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1 / 2)

宰執天下(校對版) cuslaa 1918 字 7個月前

第七十五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p>

周圍人流如織,卻安靜得聽不到幾句人聲。</p>

大多數人都在念念有詞,低著頭,隻看著腳下。</p>

開寶寺的鐵塔下,這樣的場麵並不鮮見。每到正月初一、四月初八、臘月初八等節日,開封府中有數的大叢林,總是會這般人頭湧湧,卻又安靜的隻有唱經唄誦的聲音。</p>

不過,這並不是佛誕日或元日進香。</p>

皇宋三年方得一次的掄才大典——進士科禮部試,終於在今天開始了。</p>

數十步之外,貢院的大門敞開,洶湧的人流正慢慢的彙入貢院之中。</p>

間中有幾聲來自於貢院守衛的嗬斥,但反而更顯得人流安靜得異常。</p>

遠在貢院前街兩端的街口處,開封府便設下了鹿角柵欄。所有送考之人,全都給攔在了外麵,能走進這條街的,要麼是應考的貢生,要麼就是官員,至少得有著身份證明才能通過。</p>

黃裳並非第一次站在科場外,但作為旁觀者還是第一次。</p>

原來身處在數千人中,完全沒有感覺到有這般安靜。當時隻顧著回憶自己事前寫好的猜題文章,走了幾步又去想會不會再次落榜,到了門前,就收拾心情,完全不去看周圍的情形。</p>

每一科上京應考的數千貢生,僅僅是天下間數百萬讀書人的一小部分。從數千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三四百名進士中的一員,說比例,比不上百裡挑一的州中解試,但這是與天下間數以百萬士人中的佼佼者同場競爭,難度自是又上了一層。</p>

所以在當時,黃裳的心中隻有緊張,身在人群中,隻能感覺到自己的渺小。</p>

不像現在,已經處在人流之外。</p>

跳出三界之外,不在紅塵之中,這才叫超脫。</p>

而自己,是超脫了。</p>

站在開寶寺的牌樓下,黃裳看著一名名裝束各異的士人從他的麵前走過。</p>

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老的能須發花白,年幼的就隻有十七八。</p>

黃裳剛剛看見一名隻有十三四的貢生走過去,不知是天生個矮加娃娃臉,還是當真隻有這個歲數。不過有彆於周圍同伴的緊張和小心,那位貢生倒是顯得趾高氣昂,意氣風發,大概當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p>

黃裳無聲的笑了起來,曾幾何時,他也是如此意氣風發。</p>

十七歲第一次州中應舉,便高中前三,當時以為一榜進士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但十餘年下來,卻顆粒無收,縱然一次次的州中解試都能名列前茅,但一到京師,便铩羽而歸。</p>

如果是關西、河東等處士子倒也罷了,州中頭名到了京中能列名榜末已是僥幸,但自家鄉裡是福建路南劍州,天下各路應舉之難無如福建,而福建應舉之難則無如南劍,多少鄉中遠在自己之後的士人,都陸陸續續考中了進士,而自家卻依然隻能一次次的遺恨科場,這讓他情何以堪?</p>

直到遊學到任官襄州的族兄那裡,遇上了韓岡為止。黃裳選擇了仿效韓岡,先為幕僚立功得官,有了官身再去應考。</p>

換了心境,也許原本在科場上擁堵在心中的才學,便能夠發揮出來的。</p>

其實也算是畏難而退了。</p>

不過黃裳當日拜入韓岡門下的時候,決然沒有想到,自己甚至能夠跳過禮部試和從來無緣一見的殿試,直接拿到進士資格。</p>

黃裳已經由太後欽賜進士出身,與眼前的這些猶在貢院門前緊張得發不出聲的貢生,已經不在一個層麵上了。</p>

但黃裳的心情反而更為緊繃。</p>

新進士張榜,瓊林苑賜宴,接下來就是輪到他上殿了。</p>

不過想要拿到上殿參加禦試的機會,還要經過三館館閣成員的考核,也就是所謂的閣試——這才是最大的難關。</p>

本朝自開國以來,通過製科的士人數量都沒超過五十人。</p>

而本朝的進士有多少了,一萬、兩萬,還是三萬?黃裳估計從沒有人數過,但絕對是通過製科人數的數十倍——這還是包括開國之初的幾十年,進士科平均每科隻有十幾二十人通過的情況。</p>

就是現如今的朝堂中,有著進士頭銜的,至少兩千人,占據了朝官的絕大多數,同時也是地方各級親民官的主體。而當今還在朝中的製科出身官員不過兩手之數,前日還剛剛少了一個,貶了一個。</p>

為什麼製科多年來就那麼幾十人能夠通過?主要就是閣試一關刷去了太多濫竽充數之輩,那是遠比禮部試更為嚴格的考核。</p>

否則到了禦前,幾句好話一說,說不定就能讓天子暈頭轉向,加之上表舉薦的重臣,也多半在殿上,配合著搭個腔,一個製科出身的資格就輕鬆到手。</p>

可以想見,閣試的題目必然是往難裡出,出的簡單了。讓太多人通過,豈不是傷了崇文院的名聲?三館秘閣中的成員,想來也必是以無人通過為榮,以放人過關為恥。</p>

依靠恩主提前拿到的進士出身,萬一連閣試都通不過,黃裳可沒臉再去見韓岡。</p>

不過黃裳若是沒有些自信,就不會到開寶寺這</p>

邊來。</p>

來此目送貢生,可以說是感慨,也可以說是懷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