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9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三)(1 / 2)

宰執天下(校對版) cuslaa 1808 字 7個月前

第五百六十七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三)</p>

對技術上挫折,韓岡早就有了心理上的準備。</p>

他並不是很急躁。失敗並不僅僅是沒有成功,積累下來的經驗,同樣擁有重要的意義。</p>

隻要每一次都能確定問題到底是出在哪裡,這樣的失敗,韓岡與聽到成功的消息一樣覺得歡喜。</p>

麵對譚運誠惶誠恐的請罪,韓岡隻說了一句:“不妨事。”</p>

並又再一次叮囑了譚運,不要催著這幾組研究小組,要讓他們有成長和實驗的機會。</p>

韓岡如此寬容,譚運前幾次失敗後也算是領教過了,但失敗的次數越來越多,也不知道韓岡什麼時候會失去耐性。每次再為實驗失敗拜見韓岡,心中的恐慌也逐漸累積。</p>

今日韓岡又輕輕放過,譚運心中隻是放鬆下來,覺得自己僥幸又過了一次關。除了慶幸,卻也不剩其他的了。</p>

韓岡給鑄幣局官員的壓力就是這麼大。</p>

否則能拜見宰執一級高官的機會有多難得,為什麼每次都是譚運過來稟報,還不是怕觸了堂堂韓宣徽的黴頭?</p>

其實真要計較起來,他們根本就不是韓岡的下屬。他們的頂頭上司是在政事堂中。</p>

隻不過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鑄幣局現在的確是在韓岡的指揮下的專業機構。但韓岡如今是宣徽使,與鑄幣局完全沒有關聯。所以三司那邊很早就有閒話說,讓宣徽院管勾鑄幣事,名不正,言不順。也不是沒人擔心,如果時間一長,這樣的情況不加改變,鑄幣局很可能日後就成了宣徽院下的衙門。</p>

不過韓岡對鑄幣局也隻是業務指導,其人事和財務大權,還是歸入中書門下。</p>

甚至連貨幣鑄造之後,具體的生產量,也是由政事堂管轄。每年百萬貫肯定是要造的,甚至兩百萬、三百萬都不是不可能。這主要還是看具體的情況,有時候尋常年景的鑄幣量,會比正常的年景還要多一點。</p>

在韓岡看來,貨幣的發行量不需要控製,需要控製的是質量。隻要鑄幣局專注於質量,就不可能會發生通貨膨脹。</p>

自古以來,漢人都有將錢幣埋到地底下的習慣。到了後世,就是令人吃驚的儲蓄率。錢幣質量越好,被埋進地下的比例就會越高。</p>

市麵上流通的舊幣太多,有些錢幣,甚至是從隋唐一直流通下來。更誇張的例子也有,韓岡當年還在輔佐王韶攻略河湟的時候,甚至見到有人拿著漢代的五銖錢來繳稅的——儘管那是運氣,挖到了漢代在隴右留下來的堡壘。</p>

此外,通過稅賦征收上來的舊式銅錢,需要更換成如今的新錢,這也是需要堆積成山的新錢才能補償。同時鐵錢日後還會因為生鏽而不得不進行替換,這同樣是個巨大的數字。</p>

簡單的陝西和蜀中錢監,根本不能完成這樣的需求量。所以依照韓岡製定的計劃。今後天下數十錢監,絕大多數將隻鑄造麵值一文的鐵錢。從京城發出去的用來製作模具的母錢,全都是麵值一文的小平錢,隻用鐵來製造。</p>

鑄幣局日後隻會在東南、河北、京畿、陝西各留下一個錢監鑄造青銅折五錢。至於當十黃銅錢,則隻在京畿。之所以沒有蜀中的位置,是因為蜀地缺銅,轉運不易,所以隻有當十錢會運進蜀中,折五錢運過去,運費抵償不了成本。</p>

隻看了這些布置,譚運就知道韓岡是有備而作,將絕大多數的權力收歸京城的本司衙門。若能堅持下去,日後就是韓岡離開,也影響不到鑄幣局的地位了。</p>

這等頂頭上司,當然讓人畏懼。譚運就對韓岡心生畏懼,這樣的心情一直都沒有被化解掉,直至如今。不過譚運今天並不僅僅是為了謝罪過來,他還帶來了另一個能引起韓岡興趣的東西。</p>

“這就是夾錫錢?”</p>

韓岡拈起這枚色澤與之前鐵錢質量相當的錢幣,卻也沒有太多的看法。</p>

隻是覺得鑄造的手藝需要更加精益求精。說是精細了,但還是遠比不上他記憶中的小額硬幣。</p>

不過對比起之前朝廷發布的小平錢,已經夠精細了,而且還很特彆。</p>

在鐵中摻了百分之二的錫後,鑄成的鐵錢就變得質地發脆,無法經受鍛打,融掉後也做不了武器。所以在鑄幣局中,這樣的鐵錢被命名為夾錫錢。</p>

隻是為了防止四夷和國中奸猾之徒,搜羅鐵錢作為製造武器的原料,鑄幣局中便有人向上提出意見,要將鐵錢的材質進行少許的修改。摻入微量的錫,來改變鐵錢的機械性質。</p>

在韓岡這邊,他隻要錢幣質地精良就行了,對錢幣外流給敵國利用這件事沒有注意。之前得了提醒,依然是沒有太放在心上。</p>

遼國不是小國,有鐵有煤,從來都不缺乏礦藏。南京道上的幾座礦場,早就開始使用軌道運輸礦石,而鐵場中同樣有鍛機。技術水平雖是遜色於大宋,可並不代表他們需要從大宋這裡出入鐵錢來充作武器的原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