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四)(2 / 2)

宰執天下(校對版) cuslaa 1936 字 7個月前

蘇頌也笑道:“將鏡筒造得有海碗大小,放在屋角,都不會有人認出來。”</p>

對於何為千</p>

裡鏡,世間並沒有明確的定義,隻要能觀遠,肯定就可以算進來。但千裡鏡的結構,在世人心中是有定式的,前後都是透鏡,形如長棍。</p>

而反射式望遠鏡的結構迥異於之前的折射式望遠鏡。與此前的千裡鏡,那是獵弓與硬弩的差彆。隻要不明說,很少有人能知道這是千裡鏡的變種。而且兩種望遠鏡大小有彆,反射式望遠鏡不比折射式的那般容易用到軍事上。</p>

私藏硬弩是重罪,但家裡藏個七八張獵弓,也不會惹來官司。之前的禁令,完全可以以此來糊弄過去。就算有人知道了後出首告官,也有得嘴皮子仗可打。隻要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向皇後也肯定得給他韓岡一個麵子。</p>

“不知子容兄手上可有了實物?”韓岡問著蘇頌。</p>

“早在千裡鏡被禁之前,就有了這個想法。但前段時間禁令管束得嚴,終究還是不方便拿出來。而且要磨出合用的凹麵鏡來,不容易啊!”</p>

“說得也是。”韓岡點點頭。</p>

要磨出能用在望遠鏡上的鏡片,的確不容易。</p>

銅鏡如果打磨得好的話,並不輸玻璃銀鏡多少,隻是很容易就因氧化而模糊,不得不重新打磨。平麵鏡如此,凹麵鏡的難度當然要更高上一層……確切的說,是幾倍!難度要高上幾倍。</p>

不過理論上是不會有問題的,隻要有能工巧匠來製作,剩下的就是人工、時間和金錢的投入了。而且看蘇頌的態度,肯定是有了實物。</p>

“既然結構不同,就不能叫做千裡鏡了。不知子容兄打算起個什麼名字?”</p>

“叫望遠鏡好了。”蘇頌看看韓岡:“玉昆你過去曾經提過這個詞吧?”</p>

韓岡微微皺眉。那是他過去曾經說漏口的話。畢竟千裡鏡叫著不習慣,偶爾的,他會在不經意間說出望遠鏡這個詞。至少在蘇頌看來,韓岡應該是早就發明了千裡鏡,因為擔心私習天文的禁令,才沒有讓人去打造。</p>

就算現在,私習天文的禁令依然存在。但對於他們這等以博通而知名的高品儒臣來說,所謂的禁令有等於無。蘇頌和韓岡也隻擔心才頒布不久的千裡鏡禁令,而不會去擔心一百年前由太宗皇帝頒布的禁條。</p>

“這樣好嗎?畢竟是子容兄發明的。”</p>

“有什麼不好的。而且比千裡鏡更貼切。按宣夜說的說法,日月星辰都在億萬裡之外,區區千裡,又能看得到什麼?”</p>

蘇頌收起圖紙,“不過望遠鏡還要玉昆你的支持。京城中的匠師,還是你說話管用。”</p>

“刊載在《自然》上如何?這第一期必須要有個重頭戲,這望遠鏡可比我那幾個小實驗的份量重得多。”韓岡說道,“雖然不能畫出詳圖,如果隻是說明一下原理,當不會犯忌。”</p>

蘇頌沉吟了一下:“也好。”點頭後,卻又道,“不過玉昆太自謙了,光是明晰空氣的組成,就不是望遠鏡能比的。氧氣、氮氣……造字造詞,卻又貼合無比。玉昆,你可是夙慧天生啊。”</p>

韓岡搖頭苦笑,“不敢當。”</p>

要不是沒辦法,他也不想欺世盜名。剽竊詩詞,他當然是不屑於此。但一乾理論和發現的名聲,偽托於誰都不方便,隻能用自己的名望來壓陣,才是最方便宣揚和推廣的手段。</p>

韓岡和蘇頌這段時間正在籌備一個期刊,刊名為《自然》。名義上是為了更好地搜集藥典上的資料,吸引天下識者為之參讚。但實際上,天文地理、自然萬物皆可以包容進來。</p>

初定是一季一期,日後隨著投稿的人多了,也可以漸漸縮短時間。若是能在全國的範圍內,促進沙龍形式的科學研究團體的出現,絕對比韓岡在這裡一個人殫思竭慮要強得多。</p>

到了明年上元節後,《自然》就要正式發刊了。原本是準備憑借韓岡帝師的身份,來對抗趙頊對新學的偏袒。但現在天子病重垂危,那就更不需要擔心來自上麵的壓力,氣學的聲勢也將隨著《自然》一刊的發型,慢慢漲起來了。</p>

隨著暮鼓,放衙的雲板聲響了起來。</p>

蘇頌站起身,“好了,這件事就先這麼定下吧……玉昆當還有事吧?”</p>

韓岡點了點頭,他要去城南驛一趟,見一見王安石。</p>

既然天子給王安石封了平章軍國重事的差事,肯定也已經給王安石賜了第。不過今天是不可能立刻就搬家。</p>

有些事還要早一點商議妥當才是。</p>

……</p>

“三叔自請出外?”</p>

也就在這個時候,了解到了昨夜發生的一切,麵對韓岡的信口之言,趙頵終於有了反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