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8章 豈與群蟻爭毫芒(三)(1 / 2)

宰執天下(校對版) cuslaa 1802 字 7個月前

第二百三十章 豈與群蟻爭毫芒(三)</p>

韓岡奔波多日後,經過一番梳洗,感覺是神清氣爽。天熱得厲害,在太陽底下跑了一個多月,怎麼也比不上在家裡的舒心安適。</p>

“方城山那裡不用再看著嗎?”周南問著。家裡的妻妾都知道在襄漢漕運上,韓岡更關心哪一段,但她這麼問,卻是有著幾分幽怨。</p>

“不用擔心。”韓岡對自己安排的人選信心十足,“這路是修一段、用一段。修好了一頭一尾,就用馬車沿著軌道將材料向中間運過去,運上一程,修上一程,再用上一程。為夫回來時,南北兩端加起來修了有二十裡了,上下都磨合好了,李誡做事也穩當,完全可以放心了。要不是天氣暑熱,兩個月就能完工了……現在也就還差兩個月,完工後去驗收就夠了,還是正經事要緊。”</p>

“什麼正經事?”雲娘好奇的問著。</p>

“當然是陪著你們。”韓岡哈哈開著玩笑。</p>

周南和雲娘同時皺起鼻子,哼哼著表示不信,都做了母親了,卻還有少女般的嬌癡。在另一邊,王旖頭仰著,一對眸子眨也不眨,專注的看著韓岡臉上的笑容。</p>

嚴素心看了韓家主母一眼,抿著嘴笑了一下。</p>

王旖是驕傲的,她有著勝人一籌的出身,有著讓人敬仰的父親。不論王安石的評價在世間有了什麼樣的變化,但從品德、到聲望,再到才學,都是大宋百年來首屈一指的人物。胸中懷有天下,以世間蒼生為念,十年不到,便改變了這個國家。熙河、荊南、廣西、西南、橫山,軍事上的節節勝利,根源都在王安石的身上,韓岡的功勞都是建築在新法帶來的變化上的,可謂是因人成事。</p>

嚴素心過去每次聽王旖說起王安石,都能看得出王旖對自己父親的崇拜。韓岡雖然在年輕一輩中已經可以算是當世第一人,王旖也是親眼看著韓岡於白馬縣救了幾十萬的流民,在熙河、在廣西,更是軍功赫赫,文治武略皆有所長,但在她的心中總是比王安石差了一截。</p>

但最近從她們的丈夫那裡稍稍透露出來的目標和願景,卻絕不下於王安石改變了整個國家的手筆。那並不是幻想,而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現實。這些年來的事實證明,隻要韓岡想做的,便一定能成功。</p>

同樣是胸懷天下,眼界目標絕不遜色分毫,絕不是庸淺俗吏可與之相提並論。加上在家裡又體貼溫柔,在外又從不耽於聲色,有這樣的丈夫,世間女子又哪有不願傾心相許的?</p>

自從南下京西之後,嚴素心看著王旖,發現她很明顯的對韓岡的態度,在夫妻間的親昵中,又多了幾分崇敬。</p>

韓岡眼下想做的事當然不可能全然瞞著枕邊人,將終極目標隱而不露,隻是能透露出來的一些事,就已經足夠有震撼力了。雖然在學術上有彆於王安石,但王旖對韓岡決心承襲張載遺誌,並對自己所學加以推廣,也並無二話。</p>

襄漢漕運隻要將人事安排好了,財務控製住了,完全可以放手。但韓岡現在要做的事,必須他親自來掌控,能流傳千古,同時也能將氣學和格物之說發揚光大,這件事怎麼可能放在他人手裡去完成?</p>

這件事做起來不難,也就是寫起來太麻煩。韓岡的行囊裡有著厚厚一疊稿紙。要想宣講氣學,就必須立文字,貼合上格物致知四個字,但要完成這項工程,韓岡推算著,至少還有一年半載。</p>

吃過了飯,問過了兒女的功課,韓岡先進了書房中,離開襄州一個多月,公事就不必說了,私事上也有許多要處理。</p>

燭火下,韓岡一封封翻著信。他在汝州、唐州、鄧州到處跑,轉運司的公文追著他都不方便,更不用說私信了,積了有好幾十封。</p>

來自父母的信,韓岡一向先看。二老一切都安好,家裡的情況也一切都好,莊上糧食的收成很不錯,就是想念兒孫。</p>

馮從義也來了信,說了些順豐行中的近況,無論陝西還是交州,都是在穩定的發展中。第一批白糖順利出產,而棉布、菜油、蜂蜜之類特產,規模也在擴大。順豐行與當地部族的聯絡十分密切,皮毛、藥材之類的自不必說,甚至在叮當作響的銅錢引誘下,湟水和青海畔的部落將宗教上的忌諱丟到一邊,都開始捕魚了。來自於河湟的鹹魚和醃湟魚卵在關西都很受歡迎,讓當地的幾個部族有此發家,貫徹了韓岡立足當地、開發特產、以利誘之的方略,在經濟上成為一個穩定的附庸。</p>

寫給關學同門的信,全都有了回音。遊師雄和種建中,對呂大臨的行文憤怒異常。而蘇昞\、範育則是穩重了一點,給韓岡的信中就加以規勸,並說呂大臨已經對行狀修改過了,不複之前揚程貶張的說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