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0章 心賊何可敵(下)(1 / 2)

宰執天下(校對版) cuslaa 1806 字 7個月前

第一百四十四章 心賊何可敵(下)</p>

沈括一去契丹,沒有三四個月回不來,而河東那邊,還是繼續在談判。</p>

趙頊谘詢元老重臣們的意見,可除了一個支持新法的曾公亮有一說一,說著若是開戰之後,如何抵禦契丹入侵;韓琦、富弼、文彥博、張方平等人無不是將天子的谘詢,當成是攻擊新法的機會。</p>

幾個老狐狸沒有一個明說要棄土,但話裡話外都說著契丹兵強馬壯,以如今河北饑荒未息,‘若兵連未解,物力殫屈,即金湯不守’。</p>

而王安石卻還是拚了命的為趙頊壯著膽子。說‘契丹四分五裂之國,豈能大舉以為我害?’,隻是其‘方未欲舉動,故且當保和爾。’</p>

韓岡從王雱的來信中,聽說他嶽父仍然不肯放棄,則隻能搖頭歎息。</p>

天子對契丹的恐懼已經近乎偏執了,王安石要是能說服他,早就說服了,何須等到今日?而能給天子壯膽的那幾位,卻又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拆台的本事更大一點。</p>

此事想著心煩,韓岡就隻專注於他的工作。</p>

儘管與京城隻有一百多裡,但韓岡在白馬一年來,進京的次數屈指可數。做知縣時,那是照規矩,州縣官不得妄出所轄之地。可到了做府界提點後,還是沒有時間多入京城。為了流民安置的任務,他在開封府各縣跑來跑去。二十多個縣,韓岡全都走遍了,多達八成的鄉鎮,他也至少去過一次。一個月最多也就在月底時進京麵聖一趟,彙報一下工作。</p>

能將幾十萬流民順利的安置下來,並且不讓他們擾亂地方秩序,決不是坐在衙門裡吩咐一下就能輕鬆解決。也許有人有那個本事,但韓岡的辦法就是多走多看。</p>

在京城中,多少隻眼睛在陰暗處盯著,一點小亂子就能給放大個十倍二十倍。他可沒有富弼在青州時那般的威信,言出不移的權威隻處在流民營中。傳達到下麵去的命令,各縣能遵循一半就很了不得了,許多時候,他都隻能親曆親為,盯著看著。</p>

不過隨著流民逐漸北返,韓岡現在需要放在流民上的精力越來越少。九月下旬,他移文京府諸縣,命他們重新普查在京流民人數。幾天之後,王旁將各縣的回報彙總,送到了他的手邊。</p>

最多時曾經達到五十六萬的河北流民,如今隻剩六萬五千四百一十六人,基本上都是在家鄉已經沒有土地、沒有佃田,不需要急著回鄉播種。</p>

其中還是白馬縣為多,有三萬兩千餘人;其下分彆是韋城、胙城兩縣,舊滑州三縣的流民占了總數的八成以上。而其餘各縣,流民人數超過千人的,隻有六個縣,剩下的都是三百五百,不足以為患。</p>

九月底的時候,韓岡就帶著這個好消息,再一次進了東京城。</p>

上殿奏對,當韓岡言及流民漸退,京府流民隻剩六萬餘人的時候,趙頊也是大喜,連聲讚著韓岡公忠體國。隻是一番奏對,全都圍繞著流民問題,趙頊半句也沒問韓岡對於契丹人。</p>

韓岡也明白,是他前兩次奏對時,給天子留下了強硬派的印象,所以才沒有被問。不過韓岡也沒心思計較,他就算為此苦口婆心,在天子心中還不見得能落個好,乾脆不提。</p>

出了崇政殿,韓岡便往,隻是經過中書門前的時候,一個熟悉的聲音在背後叫道:“玉昆!”</p>

韓岡回頭,竟是久違的章惇。</p>

“原來是子厚兄,好久不見!”</p>

章惇大踏步的走過來,韓岡連忙行禮,臉上笑容,比起前日見到沈括時要真誠得多。</p>

章惇在荊湖數載,將後世的湘南、湘西的數州之地儘數改土歸流,設郡置縣,一邊招募漢人屯田,一邊引誘山蠻出山定居。戶口總計增加了近十萬,使得朝廷對荊湖南路的控製了大為增強。</p>

而韓岡的表兄李信在章惇麾下也大放異彩,李家嫡傳的擲矛之術名震,如今已是鎮守荊湖南路的兵馬都監。因為李信的關係,韓岡與章惇之間的政治同盟越發的緊密,信函往來一直都很密切。</p>

章惇吩咐了身邊的伴當一聲,讓他去中書告假,就與韓岡一起出了皇城,到了州橋邊的周家園子找了個僻靜的廂房坐下來說話。</p>

等著店中的小二奉茶奉酒上菜之後,章惇一邊給韓岡倒酒,一邊就責備著:“上個月愚兄就回了京師,想去拜訪,你又在白馬縣那邊忙著。上個月月底,聽說你回京入覲,愚兄就在樊樓定了酒席,可是左等右等,就不見玉昆你上門來。未免太生分了一點。”</p>

“子厚兄勿怪。”韓岡連連拱手道歉:“小弟是見子厚兄當時正在審著市易務一案,禦史天天盯著,不敢上門打擾。”</p>

“在外麵讓人通傳一句,愚兄還能就出來了?難道天子會以為玉昆你來幫曾子宣關說不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