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南北 三(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889 字 7個月前

除去這三次上京,再往前,可就是熙寧初年了,意氣奮的時候,怎麼也不可能會有‘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感懷。</p>

繼續往前追溯,那就更不可能了。這一是晚年的風格,早些年的風格,卻不是這個路數。</p>

王旁怎麼想,都覺得每一條說得通,心裡煩了,就問韓岡,“到底是什麼時候給玉昆你寄的信?”連口氣都變了。</p>

韓岡歎了一聲,指了指自己的腦袋,“記不太清楚了,年紀大了,記性也變差了。上一回見外官,怎麼看怎麼麵熟,就是想不起人名。不小心就沉了臉,倒把人嚇得直哆嗦。”</p>

韓岡打著哈哈,王旁就瞪著眼看他。韓岡低頭喝了一口茶,然後一臉無辜的看回去。</p>

王旁也隻能乾瞪眼了。韓岡一推乾淨,誰能拿他有辦法?</p>

回頭再看韓岡帶來的這詩,王旁越看越確定是父親的風格。文字樸實,煉字卻精到,一個綠字當真是凡脫俗,江南之憶無過於此,在王旁整理出來的近兩千篇詩文中,都是能排在前十甚至前三的傑作。</p>

即使以王旁的見識,也可以就此下論斷,這絕對是可以流傳千古的名篇。</p>

如此能傳之千古的詩篇,文字上又與朝堂絕無瓜葛,怎麼想韓岡都沒必要偽托給父親。</p>

說實話,換做是自己,王旁都不覺得能忍住貪心不去冒領了。</p>

想到這裡,感激之心油然而起,王旁站身起來,向韓岡深深一揖,“多謝玉昆。”</p>

見王旁不再窮究,韓岡笑了起來,同起身,回禮道,“總不能讓嶽父的心血之作就此蒙塵。也好讓後人知曉,皇宋也有不遜杜工部的聖手。”</p>

一聽韓岡拿王安石比杜甫,王旁臉都亮了。</p>

王安石推崇杜甫是有名的,曾親自為杜甫編纂詩集。士林之中評價唐人詩文,也都是杜甫為尊。</p>

李白在世時,已經是名滿天下,而杜甫,則是一生不遇,過世後,詩文也沒有得到太高的評價。</p>

抑李揚杜之風,起自晚唐之時,入宋後尤甚。</p>

太白雖高,但他的風格卻沒多少人學,杜工部的詩,卻是宋人趨之若鶩,評價告到無以複加,按王安石的說法,就非人之所能焉。</p>

在士林中,若說哪一篇詩文,有少陵之風,那就已經是很高的讚許了。若說哪一位詩人,能媲美杜子美,那更是了不得的推崇。</p>

雖說韓岡是有名的從不做詩文,但傳說中那一題在西太一宮壁上的小詞,與王安石的兩交相輝映,還有《九域》開篇的那一,都是第一流的傑作。尤其是西太一宮題壁一篇,在士林中被譽為道儘秋思,秋思之祖,於秋思上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p>

韓岡一直都絕口否認他是兩篇曲子詞的作者,可世間很有些人認定了韓岡他隻是不想寫,是打算引導世間風氣,絕文華,重義理,其實本身水平和眼光肯定是第一流的。</p>

王旁儘管不至於把韓岡神話到這等程度,但也是覺得韓岡的確是在詩文上有才華的。韓岡說王安石的詩文不讓杜甫,王旁聽了,自是欣喜不已。</p>

韓岡也不是閒得沒事。隻是今日清閒,就順便把該做的事做完。</p>

王安石的這一《泊船瓜洲》,因為經曆有彆的緣故,並沒有出現,在韓岡看來實在是太可惜了,也就順便彌補一下。</p>

其實王安石肯定還有許多佳作消失在變動的曆史中,可惜韓岡就記得這麼一了。</p>

還有從小背下來的6放翁辛稼軒的傑作,等有空,悄悄命人刻在哪裡的石壁上,再留下他們的名字。想到後人會窮搜史籍,去尋找那些或許不再存在於世界上的名號,倒也可一笑。</p>

反正總不能像《九域》裡的那一臨江仙一般,把後世的名篇都寫進小說裡,那樣可真是沒臉皮了。</p>

又說了幾句閒話,韓岡告辭離開,王旁送了韓岡回來,王檀跟在身後,看到放在桌上的詩文,納悶的問王旁,“姑父今天來家裡,難道就是為了還這詩?北麵難道不打仗了?”</p>

王旁他本來還以為是為了趙世居的案子呢,畢竟在京中高層開始傳了,王旁當初差點就被牽扯進去,還是韓岡和呂惠卿聯手幫忙。現在要翻案,過來問一問也正常,隻是沒想到韓岡都沒問。</p>

‘或許真的是心情好吧。’王旁想。</p>

畢竟海軍贏了一把大的,楊從先幫都堂把臉麵給掙足了,章惇昨天都開了宴,韓岡心情好也正常。</p>

不過話不能這麼對兒子說,王旁板起臉,“你姑父能來家裡,自是對遼事有十足把握了。想那遼國,海軍孱弱,6上又不能破我河北河東的邊防,等到北海艦隊主力齊集,東可攻日本高麗,被可攻遼東遼西,就是析津府,沿著河上去,同樣不在話下。大勢在我皇宋,宰相自是有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