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廟堂 七(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689 字 7個月前

大議會的第四次籌備會議即將召開,前三次籌備會議,達成了不少共識,但最重要的一件事,大議員名額的分配,還是沒有著落。</p>

一州出兩人的平均分配法,這肯定是不可行的。本來就是拿出來作為討價還價的餘地。</p>

但按照戶口人丁來定議員名額,那完全是江南諸路的天下了,福建還搭不上邊,北方更不乾。</p>

今天的議題,就是再議論一下,能得到大多數人認同的新方案……至少是更加合乎情理的新方案。</p>

“哪裡能有。”黃裳丟下書,“不過相公那邊應該是早有成算了。”</p>

“當真?”</p>

“猜的。不過應該是有,相公的性子,參政你也是知道的。”</p>

李承之不由自主的點了點頭,黃裳說的的確是沒錯。以韓岡的性子,什麼事不算計透了,不會拿出來在世人麵前亮相。</p>

但黃裳又說道,“其實相公說得有一句話,私以為,還是有些意思的。”</p>

“哪句話?”</p>

“上一次籌備會,相公說得最後那句。”</p>

報紙上對此連篇累牘的議論,而前一次籌備大會,韓岡做總結陳詞的最後又說過,有多大的權力,就有多大的義務。</p>

就是這一句,引發了更加激烈的討論。</p>

李承之還記得,他想了想,搖搖頭,“好像有些不搭邊。”</p>

“把那句話反過來呢?……”黃裳手指在桌上輕輕一劃,“儘多少義務,就有多少權力?”</p>

李承之呼吸一滯,這句話,可就太有意思了。</p>

“勉仲?”李承之看向黃裳,有一個問題已經卡在嘴邊。</p>

黃裳搖搖頭,他知道李承之在想什麼,“猜的,不知對錯。這件事還是等相公自己揭底吧。”</p>

李承之點了點頭,不問了,卻也不說信了沒有。</p>

黃裳也不在意,又道:“倒是今天的另一樁,倒是可以多說說了。”</p>

李承之笑了,“我可是肯定會支持相公的。”</p>

因為今天的另一個議題,是要討論如何進一步推動工業發展。</p>

工業化,才是財富的來源。</p>

行商最富,這是過去人們所知道的。</p>

務農隻能靠緩緩積累,還要靠天吃飯,出門行商發家致富則是最快的。</p>

而做工發家,這對很多人來說,很難想象。</p>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見識包下幾條礦坑的冶戶莊頭——徐州的三十六坑,總計四五十家,管著數千匠人,三十年前,家家都是萬貫資財。</p>

對大部分人來說,他們所見過的工匠,都是打造農具菜刀的鐵匠,或是修屋箍桶的木匠,雖不算貧困,但也不會大富大貴。</p>

可自從西北有了棉紡織之後,開辦工坊就成了時興的潮流,隻要雙眼不瞎,就知道一間運作順暢的工坊,能有多賺錢。</p>

一座擁有三台蒸汽磨機的磨坊,其所繳納的正稅,抵得上一個下縣十分之一的稅賦。</p>

而李承之家新近投產的肥皂廠——不是那種將皂角搗碎研磨,再加上香精,所和成的肥皂團,而是真正用最新的化學法製作的肥皂,向自然學會——生產多少就能賣出多少,仿佛金山銀水,其繳納的稅金,目前來看,至少一個下縣,等穩定生產之後,一個中縣沒得跑。</p>

李承之典起肚子,靠著椅背,想起了韓岡曾經說過的話,</p>

都說富可敵國,但世上有誰當真能富可敵國?一國千萬子民,所有的財產聚集起來,不啻億萬,當真能有人家的財產能與之相匹敵?</p>

有這份財力,要麼保不住,給人奪了去,如果保得住,完全就有能耐可以去謀奪一國了。</p>

說起來,周時諸侯千兒八百,敵一小國倒也說的過去。而那樣的小國,其實也就相當於如今的一縣之地。</p>

若行工商之事,家財勝過一縣,這並非是幻想。如果去搜羅田地,慢慢積累,則一輩子都難有敵國之富</p>

能比擬一縣,其實已經讓李承之心滿意足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