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為日覓月議乾坤 12(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914 字 7個月前

匆匆一瞥,若非熟識,怎麼都不可能將人分辨,可呂惠卿</p>

卻是當真認得其中一位。</p>

那一人是位京師聞人,地位雖不算高,卻人脈靠山都不缺,名聲也不差。厚生司一坐多年,從判官做到判司,韓岡舊年的舉主,判厚生司吳衍。</p>

厚生司與太醫局本是一體,如果是他,皇帝和太後的近況,的確是瞞不過的。</p>

但要是皇帝身體不好,大婚是為了衝喜,消息早就會傳遍天下了,又何須多問?</p>

既然什麼消息都沒傳出來,皇帝還有精神去看他未來的皇後嬪妃,那麼擔心皇帝壽數不永,眼下依然是多餘。</p>

呂惠卿並不覺得韓岡有本事去算太後和皇帝的命,不過是世人以訛傳訛。</p>

儒門子弟,原本就該是敬鬼神而遠之。這一點上,呂惠卿與韓岡有著共同的語言。</p>

但呂惠卿,終究是不可能跟韓岡走在一起的。</p>

眼下最重要的,是告訴天子外麵還有忠臣。</p>

是鬱鬱而終,還是決不放棄,端得看是否看得到希望。</p>

呂惠卿知道自己現在能給小皇帝的,也隻有希望了。</p>

……………………</p>

垂拱殿中。</p>

重臣們向太後拜禮已畢,各自歸班。</p>

這是常起居。</p>

原本是宰臣樞密使以下要近職事者並武班,每日朝會的地點,號為常起居,又號內朝。相對於由不厘實務的朝臣參加、連太後、皇帝都不極少露麵的外朝,內朝的重要性當然不言而喻。</p>

而如今,內朝基本上已經變成了議政重臣共論朝政的場所,武班成員成了擺設。</p>

韓岡曾經向章惇提議把三衙管軍也歸入議政之列,不過給章惇拒絕了,樞密院有發兵之權,而無統兵之重,而三衙有統兵之重,無發兵之權,將三衙管軍納入議政之列,樞密院將如何自處?</p>

如何自處?</p>

韓岡還想著將樞密院歸入政事堂的掌握中,宰相兼任樞密使是有先例的。而將一乾掌兵的太尉拉入夥,實際上等於是將這些武將納入到政事堂的管轄範圍之中。</p>

三司使的任命,如今已經需要經過廷推,實質上已經操縱在政事堂。除了內庫之外,大部分的財權都掌握在了政事堂手中。等到軍權也同樣在握,相權便可以與皇權抗衡了。</p>

這個道理章惇當然明白,就是因為太明白了,所以才反對韓岡的提議,他缺乏韓岡的肆無忌憚,覺得應該在穩妥一點。</p>

可惜,如果有著三衙管軍的支持,韓岡可以更加輕鬆的麵對皇帝,還有想要攪風攪雨的那一班人。</p>

韓岡看著對麵,那一班人中,現在還敢跳出來的,也就是一個呂惠卿了。</p>

呂惠卿老了。</p>

這是今天看到呂惠卿之後,竄過韓岡腦海中的第一個印象。</p>

的確老了,相比起當年初見時的意氣風發,幾經沉浮,又在邊疆蹉跎十年之久的呂惠卿,完全是一幅六旬老人應有的模樣。</p>

須發花白,麵容甚至有些枯瘦,隻是黯淡昏黃的雙眼掃過來的時候,還是讓韓岡的肌膚一陣發緊。</p>

“老而彌堅啊。”</p>

一旁章惇帶著調笑的低語,卻不是誇獎。</p>

隻差三歲的章惇,看起來比呂惠卿小了幾近十歲。身為首相的辛勞,卻沒有帶來多少風霜,相貌反而愈發溫潤起來。</p>

或許是遺傳,章惇的老父,耄耋之年鶴發童顏,前些日子還學了張三影一把,來了個一樹梨花壓海棠。被韓岡幾位宰輔拿著開玩笑的時候,章惇的臉色可是有趣得緊。</p>

現在看章呂二人的相貌,可沒人能說他們是一輩人。</p>

“呂卿在京兆數載,可是辛苦了。”</p>

就在韓岡在想章惇他家那位真正老而彌堅的老夫的時候,呂惠卿已經上前陛見。</p>

向太後照常例慰勞了他幾句。但不提功勞,隻說辛苦,太後對呂惠卿的成見當真深到了骨頭裡。</p>

“關西一向難治,事務繁劇,臣以駑鈍之才,隻得勉強應付。每每想疏怠一些,一想到先帝和二聖的恩德,不知如何報償,隻能加倍用心。今日上殿,又得睹聖顏,實在……實在是……”</p>

呂惠卿的話,說著說著忽的就哽咽起來。</p>

韓岡頓覺不對,隻聽見呂惠卿帶著哭腔:“前次見陛下,陛下還是孩童模樣,時隔數載,今日再見,不意已是英俊少年。先帝若還在,看見陛下如此英姿煥發,可不知會有多歡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