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 八(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816 字 7個月前

舊日的奉元曆錯漏頻頻,欽天監頗受其累,故而在蘇頌主持下,大宋又一次重新製定了曆法。</p>

自皇宋開國,曆法一向是大問題。尤其是在太宗皇帝禁止民間私研天文之後,天文曆法水平陡然降低到連遼國都不如的地步。</p>

開國初,沿用的是後周的《欽天曆》,隻是將其改名為《應天曆》,之後又編修了《乾元曆》,可大哉乾元沒二十年,就換成了《儀天曆》,之後二十年是《崇天曆》,又四十年造《明天曆》,九年之後再改成了《奉元曆》,如今又改成了《元佑曆》——這是懶得想名號,直接用年號了,這也是有開皇曆、貞元曆等先例的。</p>

曆法十幾二十年一變,最多也沒能沿用到五十年,開國一百餘年,使用過的曆法已經於享國三百年的大唐相媲美,遠遠過東漢、西漢。這並不是說欽天監的官吏們有多勤快,也不是大宋的天文曆法水平進步的有多快,相反地,是水平太差,從而導致節氣始終與曆法對不上</p>

。</p>

能經過節氣、朔望、五星、日月交食這些驗證的曆法,至今為止,能全數通過考驗的一個都沒有。</p>

沈括當初薦舉衛樸編訂奉元曆,推演過去的日食、月食也隻能達到十中五六,勝過以往,但也不是絕對的優勢。</p>

氣朔漸差的問題,困擾了皇宋百年,甚至到了域外,都落人笑柄。蘇頌出使遼國,因為遼宋曆法差了一日所以被詢問,他以學霸的身份給予強硬的回擊,但事實上,遼人的曆法是正確的,大宋這邊才是大錯特錯。</p>

曆法對於中原王朝的意義十分重要,隻要是稱臣,就要接受曆法和年號,正朔二字的由來,正是源自於曆法。不過如今變來變去的,這個意義已經快要跟笑話差不多了。</p>

十四五歲的小皇帝難得對此事有所反應,“娘娘怎麼說?”</p>

宗澤低頭,“此事非臣可知。”</p>

趙煦身邊的黃恩中是之前太後喪期一案後才調到趙煦身邊,終於是熬出頭了,低聲道:“太後說先用著看,過些年不合用再換好了。”</p>

熙宗之後,曆法幾年一換。在場的哪個沒有經曆過?也沒人在乎曆法今日改,明日改。</p>

隻要一年三百六十天不出問題,也沒幾個人會去在意日月五星運行軌跡與曆法不合。</p>

再怎麼說,也沒哪次的曆法會錯到指著滿月說今天初一,隻能看見星星的夜晚,說是八月十五。至於節氣之差,一天兩天也耽誤不了耕種,何況被廢除的曆法,最多也就差個三五十刻鐘。</p>

但小皇帝對此十分不滿,“如今萬邦來朝,皆用國曆。當那些番邦現曆法有錯,皇宋臉麵往哪裡擱。事關朝廷體麵,豈容得如此輕忽?”</p>

“官家息怒。官家息怒。”黃恩中立刻安撫趙煦,“蘇平章說好,韓相公也說好。所以太後才同意,否怎麼可能隨隨便便就頒布出去?何況那些夷狄,連字都不會寫,哪裡還會計算。”</p>

趙煦沉默的一語不,察言觀色的基本能力也讓黃恩中閉了嘴。</p>

宗澤正想開始自己的課程,卻不意趙煦突然又提起一事,“近來朕聽說,北虜有焚書坑儒之舉,此事可有之?”</p>

宗澤搖頭,“多有謠言,實則僅隻是驅逐而已。”</p>

遼國棄儒主工,早就隨著宇宙大將軍炮的威名傳到了南方。</p>

那一座巨炮著實驚到了包括宗澤在內的大部分人,上萬斤巨物,上車下車都不方便,但一炮便能摧毀哪怕再結識的城牆。相對而言,驅逐儒生的消息被掩蓋到萬斤火炮的陰影下。</p>

而且遼國驅逐的多是腐儒,或者是空具野心而彆無才乾的一幫人。這樣人被趕走,倒是讓宗澤越的佩服起耶律乙辛的眼光和手段了。</p>

“卿家看遼國此舉如何?”趙煦追問道。</p>

宗澤立刻回道:“此買櫝還珠,舍本逐末耳。”</p>

“此話何解?”</p>

“如今中**備精良、火器犀利,夷狄垂涎兵甲之利,不足為奇。但國勢日盛,乃是朝廷施以仁政、人心親附、賢良畢集之故。若無賢人,失其本,得其末,陛下勿須憂慮。”</p>

說起這件事,宗澤就忍不住想起前幾天韓岡對他說得那番話。</p>

將天子說成是一家一姓,韓岡對所謂天命嗤之以鼻的態度,十分明顯的表達出來。</p>

從那個物儘天擇適者生存的座右銘來看,韓岡最重視的便是華夷之辨。</p>

如果從出身上來說,這也的確是不足為奇。來自於關西的韓岡,對外族的敵視是潛藏在血脈之中,其中種種,遠不是生長在太平百年的南方所能體會到的。</p>

但宗澤還是為韓岡的態度所震驚。畢竟真正的忠臣,不會直接將皇室裹在身上的虎皮給扒拉下來。</p>

趙煦皺著眉,卻仿佛也聽說了韓岡對這一次變局的態度:“那依卿之見,如今朝中大賢又是何人?”</p>

“此人陛下豈不知?”宗澤鷹隼一樣的雙眼盯著趙煦,”正是韓相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