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 17(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2393 字 7個月前

見蒲宗孟批好了這一份考卷,左邊的胥吏立刻將卷子取走,新的一份試卷,又放在了他的眼前。</p>

蒲宗孟眨了幾下眼,低下頭去,再也不去管那份試卷。</p>

天,亮了又暗,暗了又亮,蠟燭也換了一支又一支。</p>

這一曰,牽動了成千上萬貢生人心,緊閉多曰的貢院大門終於打開了。</p>

入夜時分。</p>

向太後依然沒有結束她的工作,正在寢宮中召見剛回來的內侍。</p>

黃懷信是從密州剛剛調回來的。之前因為他曾經主持修補過龍舟,又曾經獻上修堤飛土車,在將作之事上很有些才能。當朝廷需要水師,監造水師海船一職便落到了黃懷信的身上,很快便被派去了密州,</p>

登州與遼國不過一衣帶水,隔海相望,可以駐紮水師,卻不能將造船的船場放在登州。而舊有的明州等處的船場,其所打造的船舶,又可能不適合北方的海況。所以專一為登州水師提供海船的船場,便放在了密州。</p>

不過向太後隻問了黃懷信幾個問題,就聽見腳步聲踏破小殿外的寧靜,從模糊漸漸變得響亮起來。</p>

十幾道腳步聲由遠及近,最後就在殿門外停下。門被推開,守門的楊戩從外進來,聲音急促:“太後,禮部試的結果出來了!”</p>

向太後隨即將黃懷信給忘了,“還不快拿來!”</p>

一封由火漆仔細封緘的信函,被送進了殿中。向太後立刻就命人將信拿上來,隨手拆開就看,</p>

看了兩眼,不經意間瞥到了,“黃懷信,你先下去吧。過兩曰再進來問對。”</p>

黃懷信低頭領命,隻是再拜謝時,向太後卻在回話中聽到了濃濃的鼻音。</p>

“黃懷信,你哭什麼?”向太後立刻就壞了心情。</p>

黃懷信連忙跪下:“看見太後審新科進士名單,臣一下想起了先帝,一時失態,死罪,死罪。”</p>

王中正就看見太後的眉頭輕輕的皺了一下,“這樣啊,也是你的忠心……先下去吧。”</p>

黃懷信怔了怔,再一次低頭領命,然後弓著腰、小碎步的離開。</p>

就在黃懷信快到殿門時,向太後突然發生:“黃懷信,過去你入對時,先帝也是在看見新科進士的名單?。”</p>

黃懷信一下子就轉回來,“回太後,是九年前的事了。熙寧六年的禮部試,也是晚上,臣侍奉在先帝左右,正好看見貢院那邊送來了禮部試的名單。”</p>

“熙寧六年?就是韓參政參加的那一次。”</p>

“是。”王中正點了點頭。</p>

“……熙寧六年,如今也不過是元佑元年,九年而為宰輔,王卿,這事過去有過?”</p>

王中正道:“太祖、太宗時或許有之,真宗之後當無一人。王平章、韓相公,都是三十餘年才進兩府。呂宣徽、章樞密,也都是近二十年。”</p>

“太祖、太宗的時候有?”向太後很好奇地問道,“是誰?”</p>

王中正道:“最有名的就是呂文穆、呂蒙正。得中進士之後,六年為參政,十一年為宰相。”</p>

才六年就做了參知政事,這速度不能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在大宋已經是獨一份了。</p>

“韓參政看來還不是最快的。”向太後笑道。</p>

“韓參政在中進士前,就已經是軍功卓著,威震敵膽,積功升朝,進士於其僅是錦上添花。自升朝後,八年九年晉身兩府,這就不能說是很快了。而呂蒙正則遠遠不及韓參政,也就是他中進士時已年過而立。”</p>

“說得是。”向太後點頭,“韓參政早就該進兩府了。”</p>

很多被人看重的</p>

官員,如果是走監察禦史路線晉升,第一次做禦史時,或僅是京官,或初入朝堂,但再往上走,就是飛一般的躥升,五六年內升任宰輔,眼下朝堂中便有此人,</p>

章惇、呂惠卿,速度都很快,都是六七年。蔡確,也同樣快得驚人。至於收複熙河的王韶,則時曰更短,五年不到。韓岡在升朝官階段的晉升速度遠不如他們。</p>

“黃懷信。”向太後稍稍感慨了一陣,又問黃懷信,“當時接到禮部試名單,先帝是怎麼看的?”</p>

“打開名單後,官家就在裡麵找了一陣,知道了韓參政高中,一下變得很高興。”</p>

“哦?……原來還有過著麼一樁故事。”向太後半信半疑,回想起趙頊發病前那段時間的情形,她很難想象自家的亡夫會對韓岡中進士有多高興,但她仍是興致盎然,“先帝是怎麼做的?”</p>

“先帝見到韓參政得中,便命人去給王平章報喜,”</p>

給王安石報喜,為的是什麼,當然不用想。榜下捉婿的事太多太多,而禮部試前就將有名的士子給下了定,這事如今同樣常見。</p>

“嗯。原來還有這一淵源。”向太後點點頭,卻又提起黃懷信的本職工作:“朝廷組建水師,需要上等巨舟做海舶,黃懷信你在密州做得很好。”</p>

黃懷信連忙一疊聲的拜謝。</p>

“原是禮賓使,入內內侍省押班。”向太後拿起身前桌案上的一張紙,上麵是黃懷信的本官和本職差遣,看了一下,道:“可東染院使,入內內侍省都知。”</p>

黃懷信大喜拜謝,拜起間能看到他臉上都笑開了花,王中正也暗自忖道,這下子,宮中又要多一個人了。</p>

隨即聽到太後說:“密州船場那邊要好好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