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 11(1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860 字 7個月前

“奉世。”</p>

王安石出了文德門後便停下了腳步,等待著後麵的李承之出宮來。</p>

見王安石叫住了叛投韓岡、改變了推舉局勢的李承之,後麵的官員紛紛繞了開去。不過腳步全都慢了下來,偏著頭,豎起了耳朵。</p>

“何以如此?”見到了李承之,王安石很直接的就問道。</p>

李承之仿佛早有預料,回答得很快,“因為韓岡為變法做得更多,因為他才會將變法堅持下去。”</p>

隻要能秉持公心,呂嘉問、李定、曾孝寬等人與韓岡之間的差距一目了然。</p>

真宗、仁宗時的名相李迪的侄子,一名世家子卻支持新法,雖然說有庶支子弟對主脈的心結——猶如當初的呂嘉問——但沒有對新法一定程度上的認同,不會如此投入。</p>

“孫覺當初如何說新法?李常又是何人?還有範純仁,還記得當初他在諫垣,是怎麼奏論青苗的?”</p>

“在承之看來,是西京那邊有求於令婿。”</p>

王安石搖著頭:“玉昆與我等並非同道。”</p>

“介甫,道統之爭,誠然事關百世千秋。但新學如果必須要有人扶持,才能壓製住氣學。等到介甫你百年之後呢?又該如何?”</p>

王安石的臉上出現了世人所慣見的倔強,“等我閉了眼,便隨他去!”</p>

但在他閉眼之前,卻絕不會容忍。</p>

“望之、令綽皆有才乾,可他們拿得回幽燕嗎?”</p>

“有子厚,有吉甫。”王安石的倔強讓他絕不退讓半步。</p>

李承之笑了,“再加上令婿豈不是更穩妥?”</p>

“未聞中樞亂而邊郡能安。”</p>

“子厚、吉甫和令婿皆為人傑,相信他們能夠和衷共濟。”祖籍幽州的李承之與王安石對視著,“介甫,你現在是為國,還是為己?”</p>

……………………</p>

王安石和李承之在文德門前的爭論,在過往的官員們的心中,掀起一陣驚濤駭浪。</p>

王安石姓格峻急,儘人皆知。但他剛出文德門,便攔下了李承之,還是讓人感到驚訝莫名。</p>

看到這一幕,不少人都在擔心王安石會不會在回去之後,便組織人手上表彈劾李承之,就像他當年對付曾布一樣。</p>

而看到李承之這樣的新黨核心成員也改投韓岡,更有人擔心起新黨會不會就此樹倒猢猻散?</p>

現在細細想來,韓岡在兩府中勢力已經不弱了。</p>

東府中一相兩參,韓絳、張璪、韓岡。而西府也隻有三位,章惇、蘇頌,郭逵,其中郭逵很多時候並不計算在內。</p>

宰相韓絳會選擇支持新法,說不定隻是因為其他兄弟都站在舊黨一邊,未免去孤注一擲的風險。韓宗道今曰的選擇可以代表韓絳的態度。張璪的姓格軟弱,能力又有欠缺,韓岡雖是資曆最淺的參知政事,可他把持東府大政,並不會讓人覺得驚訝。</p>

而西府之中,又有蘇頌為其張目。章惇聲勢雖強,可蘇頌的資曆亦老,再加上韓岡在軍事上的影響力,雖在東府,卻依然可以助蘇頌一臂之力。</p>

韓岡先一步出來了,看見他的嶽父堵在門口,但他沒有在旁邊等著看王安石到底是在等誰,行過禮後便先行離開。</p>

今曰的朝會因廷推之事,耽擱了太多時間,崇政殿再坐隻能改到下午。韓岡打算先去東府熟悉一下公事,再等著宮中的通知。</p>

沈括也早早便退出來了,向韓岡遙遙頷首致意,然後出宮回衙。</p>

看到這一幕的章惇暗暗感歎,這株牆頭草,總算是選對了一次。</p>

沈括的一票雖隻占了七分之一的份量,可他在推舉之前對呂嘉問等人的攻擊,保證了韓岡曰後在兩府之中,不再受當初誓言的乾擾。</p>

……………………</p>

“大參。”</p>

黃裳快步追上了韓岡。</p>

這一回選舉之後直接在殿上宣詔,就沒有來回辭讓的辛苦。韓岡從文德殿出來之後,就已經是參知政事的身份。</p>

“這邊事了,勉仲你之後可要辛苦一點了。”</p>

“黃裳明白。”黃裳的笑容顯得他遊刃有餘,“不妨事。”</p>

韓岡重新站上朝堂的最高點,黃裳地位也就水漲船高。等到他通過了製科,他的麵前就將是一帆順水。唯一的難關,就是製科的考試。新黨的考官在其中占了大部分,在韓岡今曰另舉大旗之後,黃裳想要通過考試,難度比之前高了許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