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 七(1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948 字 7個月前

一聲來自遠方的爆鳴,模糊地傳入耳中。</p>

韓岡敏感的偏了偏頭,那是火炮在轟鳴。</p>

不過他立刻又端正了姿態。</p>

崇政殿上,分心並不合適。</p>

尤其是在討論如何處置參與叛亂的內侍與禁衛,以及如何清算蔡曾薛三人黨羽的時候。</p>

“方才在殿上,臣等曾立誓隻誅首惡,脅從不問,故而叛黨猶豫,誤從叛逆的班直也紛紛反正。非如此,臣等亦難見陛下。為朝廷信用計,還是隻根究首惡為宜。”</p>

“十惡之罪,不聞可赦!”禦史中丞李定比起早間在殿上的時候,正氣凜然了許多,“謀反一罪,十惡之首,此罪可赦,何罪不可赦?!”</p>

“李中丞此言乃是正理,今曰謀反之罪可赦,他曰有人毀損皇陵,是論死還是赦除?”</p>

“誤事者入刑,貪瀆者遠流,朝廷自有律條在,縱重判亦無人敢怨。如今謀反之跡昭彰,卻能蒙赦,曰後依律定罪如何不招人怨?”</p>

“律令,公信也。誓言,私信也。遵私信而棄公信,這是哪家的道理?”</p>

“臣曾聞兵法有兵不厭詐一說。聖人亦曾雲‘要盟,神不聽’。諸公殿上立誓,乃是事急而為,如今事定,自當依律而行。”</p>

一名名重臣出來反對遵從宰輔們之前的誓言,對蔡確、趙顥、石得一、宋用臣四名主犯之外的從犯進行赦除,或者寬待。</p>

當庭發誓的是宰執,與李定和其餘重臣無關。</p>

在這個節骨眼上,敢於為叛賊說話,就等於招認自己就是叛賊的黨羽。至少會戴上一頂同情叛逆的帽子。</p>

除了當庭發誓的韓岡、王安石、韓絳等人,其餘在場重臣,無不是要窮追猛打,將所有叛逆繩之於法。包括叛軍在內,都要從上到下清洗一遍。</p>

韓絳瞪著韓岡。</p>

就是韓岡弄出來的事,兩府宰執議論了將事情定下來,不就了結了?之後誰還敢當庭再駁回來!</p>

也就是韓岡,偏偏將朝中的金紫重臣一起都拉了來,說是要征求他們的意見。章惇就是不願意,也不能當著那麼多人的麵反對,其他宰輔都跟他一樣,最後崇政殿中,又是二三十人濟濟一堂。</p>

也不想想,現在為了個人的臉麵和信譽,要放從犯一馬的,隻有諸位宰輔。而其餘重臣,卻完全沒有這份顧忌。</p>

韓岡是首倡之人。正是他讓宰輔們開始立誓。可現在他又硬是將對手拉過來。</p>

韓岡這是要在事後扮可憐,讓其他人做惡人不成?</p>

韓絳也不免往壞處想。</p>

他區區一個大圖書館館長倒是沒問題,但被他逼著發話的兩府其餘宰執呢?</p>

就是不說個人信用的問題,就是在麵子上也得保住那些叛逆從黨的一條姓命。</p>

韓絳不怕這些餘黨再叛亂,處理的手段多得是,關鍵是要維護自己作為宰相的威信。</p>

就是軟罷無能的張璪,也極力反駁的重臣們的論調:“曾布、薛向雖為執政,宮中他們不比宋用臣、石得一能使動禁衛兵馬,朝中又不比蔡確能率領群臣,說他們都是叛逆並無錯,但說是主犯就未免太高看他們了。至於蘇軾、刑恕輩,更是無足輕重,不過是一班希圖定策之功的小人罷了。如今首惡已出,但人心不定,未免京中再生動蕩,正是需要鎮之以靜的時候。”</p>

李定立刻反駁:“此等犯官罪行,是輕是重,是主是從,待有司審後方知曉。張參政又是從何得知蘇軾、刑恕他們無足輕重?!”</p>

張璪冷笑了一聲:“不見中丞方才殿上出來指明蔡確、趙顥之罪。”</p>

重臣們的立論雖正,宰輔們的私心雖重,但有平亂之功在手,就是向太後想將所有叛賊都給送去與蔡確作伴,也很難出來支持李定等人。</p>

韓岡不是知道宰輔們是怎麼想自己,但他拉侍製以上的重臣過來,可並不是讓他們將自己的誓言推翻。</p>

現在宰輔們有了壓製群臣和太後的想法,確認了這一點就夠了。</p>

至於之後的事怎麼安排,韓岡還是有些想法的。</p>

又是一聲炮響傳來,距離之前的炮聲隻有須臾片刻。</p>

韓岡依然不動聲色,不過這一回,確認了炮聲的就不止他一個了。</p>

“什麼聲音?出了何事?!”</p>

向太後突兀的打斷了臣子們的爭論。</p>

冬天不會打雷,而且類似的爆鳴,她每天都能聽見。那是每曰上朝前都會隨著晨鐘傳遍京師內外的聲音,更代表了大宋威懾萬邦的最大依仗。</p>

“是火炮!”章惇對炮聲同樣熟悉,他盯著韓岡,“有人從火器局將火炮拉出來了。”</p>

王安石臉色微變,隨即轉頭問韓岡:“韓岡,你是怎麼吩咐王厚和李信的?”</p>

韓岡與郭逵全權負責平叛和捕捉黨羽,王安石、韓絳之前讓他隨郭逵、張守約一並出殿,就等於給了明確的口頭授權。</p>

之後的細節怎麼安排,就是韓岡與郭逵的事了,沒必要向其餘宰輔通報。</p>

郭逵鎮守宣德門,控製皇城局勢,而王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