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 22(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734 字 7個月前

不過這些信息已經足夠了,足以讓楊從先不能翻身,同時讓他身後的章惇吃個大虧。</p>

為什麼章惇要堅持同意高麗群臣的請求?正是不想讓楊從先成為攻擊自己的武器,至少讓自己少受點牽連。</p>

韓岡看得出來,章惇可是已經氣得七竅生煙,卻還不得不同意高麗群臣的要求,以保住楊從先。</p>

楊從先區區一名武將,卻參與到外藩國王的更替上。他這樣的行為,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是朝廷所無法容忍的。如果是在朝堂黨爭的時候,拿著當把柄,足以讓一名宰相由此落馬,整個派係潰不成軍。而楊從先是章惇推薦去的,同時也跟韓岡有牽扯不清的關係。真要計較起來,他們都彆想好過。</p>

幸好如今兩府宰臣都不想將事情鬨大,逼得章惇要魚死網破,韓岡反目成仇。維持朝堂的穩定對所有人都有好處。但這並不代表還要一團</p>

和氣,有機會的時候,誰都不會放棄。東西府之間,宰輔個人之間,都少不了爭權奪利。</p>

蔡確主導下,章惇節節敗退,聽著言辭上毫不落下風,但實際上連反擊都做不到。要將這件事局限在高麗的朝堂內部,將他以及楊從先的責任洗脫,要付出很多利益作為交換。</p>

至於是否要換一個合適的高麗國王,隻要章惇表示退讓,幾位宰執都不會反對。所謂綱常大義,想要找個合理的理由繞過去,實在是太容易不過。畢竟,他們也都不想看到遼國能夠毫無牽製的並吞高麗、侵略日本。</p>

正是有著這一份私心,章惇還能勉強維持戰線,儘量減少自己的損失。而蘇頌、薛向就不肯蹚渾水,兩邊都不想得罪,故而不想摻合進去。但雙方爭執不下的時候,幾名沒有表態的宰輔就顯得格外顯眼。</p>

向皇後被吵得煩了,見到殿上還有人在看熱鬨,便出言問道:“韓宣徽,蘇卿、薛卿,不知你們有什麼看法?”</p>

韓岡看看蘇頌和薛向,見他們沒有站出來的意思,隻得踏出一步,“敢問殿下,朝廷為高麗冊封新王,又派去水師,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隻是存亡繼絕嗎?”</p>

“是牽製遼國……”向皇後回應道。</p>

“殿下明鑒,正是為了牽製遼國。高麗不過是海外小國,其存其亡,本不足論。惟其與遼交惡多年,中國可以引以為臂助,故而斷絕往來百多年後,又重新遣使往來,授其金冊。如今遼國並吞高麗,也是中國所不能容忍。”</p>

向皇後點頭,“宣徽之言有理。”</p>

朝廷需要的正是讓遼國不能順順利利的並吞高麗。否則一旦給遼國擁有了海上力量,萬裡海疆將永無寧日。若是能用高麗拖住遼國,則北方疆界就能太平許多。但此前遼國不僅順利的占據了高麗的全部領土,甚至毫無乾擾的渡海攻打日本。在冊封王勳為高麗國王的最初目的上,朝廷已經是失敗了。</p>

“確認了朝廷的目標,就是抓住了根本。隻要不利於牽製遼國,任何請求都不能同意。若是有利於牽製遼國,便可以視情況通融一二。”</p>

韓岡的話頓時引火上身。韓絳轉過頭來,盯著對麵的韓岡:“難道在韓岡你眼中,三綱五常就不是根本了?”</p>

曾布立刻跟上:“宣徽宣講氣學不遺餘力,難道綱常二字不在氣學之中?”</p>

張璪也道:“宣徽當世名儒,這種不顧君綱常大節的話,天子之師不當說啊。”</p>

宰輔們哪個不知道朝廷在高麗、乃至整個東海戰略上最重要的關鍵是什麼?根本不需要韓岡來多嘴多舌。楊從先的事,韓岡也要擔一份責任。本來他站在旁邊時,還可以暫時放他一馬,但現在既然跳出來,那就當章惇一樣對付。</p>

“綱紀當然是根本大節。高麗群臣見識不足,所以罔顧大節。楊從先又是武將,不識大體,為金悌所惑。這都是不可否認的。”</p>

伊尹、霍光的例子就不用拿出來說了,高麗群臣廢王勳時所引用的例子,便是尹、霍二人。方才章惇與東府宰執們爭論了半天,就這兩個先例,沒有少爭執。韓岡想要做的,隻是轉移注意力而已。</p>

韓岡說得輕巧,但楊從先的責任怎麼能這麼簡單的就給他洗脫掉?蔡確當即便道:“那麼高麗群臣的奏請怎麼辦,是要駁回去嗎?”</p>

“那要看太上皇後的處斷了。”韓岡轉向向皇後:“以臣之見當從朝中選派一名良臣,領一部兵馬去耽羅,著其總理高麗內外事。之後究竟是讓王勳退位,還是讓他繼續為高麗國主,都無關緊要了,真要說起來,還是讓他留在國王位置更好的一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