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欲雨還晴谘明輔 15(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892 字 7個月前

兩府宰執們能同意他入西府,肯定不會一進來就要大展拳腳的姓子,多是如同薛向一樣,在許多事情上保持沉默,隻管著自己的一攤。隻是朝堂上不是養老的地方,蘇頌能不能頂替得了韓岡,那還要看他進了西府後的表現。</p>

不論是什麼緣故,年紀輕輕就能身登兩府,總是有能力的,不可能隻靠機緣或關係。眼下的呂惠卿、章惇、韓岡就是最好的</p>

例子,再往前,韓琦、寇準同樣都是明證。坐上宰執的時候越是年輕,能力當然就越強。蘇頌的年紀太大了,現在才被韓岡推薦上來,縱有才學,但治術肯定就不行了。肯定是比不上韓岡。</p>

但看在韓岡的麵子上,也隻能忍耐下來。</p>

第一件事,永興軍路提刑使司奏論呂惠卿之弟升卿不法事。</p>

向皇後將奏章拿出來向宰輔們征詢意見,然後蔡確就出來開始發表看法。</p>

向皇後冷淡的聽著蔡確的‘意見’。心中無聊的甚至覺得可笑。</p>

這是預定的計劃。</p>

兩府中的職位並沒有任期的說法,但凡離開的宰輔,都是主動請辭。如果不主動,就設法讓他‘主動’。</p>

郭逵好辦,暗示兩句,就會立刻遞上辭表。而呂惠卿就有些難辦,他在陝西是有功無罪。</p>

所以就必須彈劾一下,否則就不方便將呂惠卿請出兩府。除非呂惠卿像王安石和韓岡一樣主動辭職,否則就隻會是一封彈章開頭,設法讓其主動請辭。</p>

沒有哪位官員是乾淨的,就是本身沒有問題,身邊的人一樣找得出來。看的隻是需不需要。</p>

如果有人事後為其叫屈,還有韓岡這個例子壓著陣腳。軍功、擁立、名望一個不少,照樣辭官,呂惠卿至少還差一點。</p>

向皇後不在乎呂惠卿心裡怎麼想,隻要不回來就行了。現在在她看來,但凡沒有經曆過內禪的宰輔,都不可深信。蘇頌是韓岡所薦,那還好一點,以精明厲害著稱的呂惠卿就讓人放不下心了。</p>

就比如王安石,之前還做平章的時候,向皇後都不敢違逆他。他的脾氣執拗起來,兩府都得向他低頭,韓岡幾次三番的想要讓張載入京,都是讓王安石給壓著。就連韓岡都贏不了他嶽父,王安石所看重的呂惠卿又怎麼可能是簡單人物?</p>

這個彈劾隻是走過場,接下來就要看呂惠卿識趣不識趣了。</p>

依照正常的程序,重臣辭官,不論是因為什麼理由,就算是犯了大錯,隻要不是貶責,其進呈的辭表,天子都要駁回至少三次以上,才能批準。這是優待重臣的慣例。</p>

最近一次例外的情況,還是英宗皇帝的時候,而對象是在仁宗立儲問題上開罪了英宗的蔡襄——仁宗晚年病危無子,朝臣紛紛上表請求立英宗為儲,隻有蔡襄一人沒有上書。</p>

越是想要表現出對辭職臣子的看重,就越要多否決幾次辭表。</p>

呂惠卿真正要卸任,多半還要一兩個月時間。</p>

從呂惠卿再想到韓岡。眼下以韓岡的情況,至少要半個多月的功夫。而以王安石的地位,至少還要比韓岡多拖兩天才是。</p>

向皇後很想問一下能不能快一點。</p>

國家大事有多少時間可以耽擱?那個什麼火器局,如果是跟板甲一樣有用,那肯定是國之重寶,當然要問韓岡。百官三軍的封賞,官員還好說,那等軍漢不是曾經統領過他們的韓岡,肯定壓製不住。遼國攻打高麗,這更是要征詢一下韓岡的意見。</p>

隻是她擔心這麼問了,會讓韓岡成為眾矢之的,好像離了他,兩府就不做事了。就算關係最好的章惇心裡都不會痛快。</p>

而且韓岡不來,該麵對的是還是得麵對。</p>

高麗使者就要到京城了,但怎麼處置高麗,宰輔們最後還是決定等待高麗使者到了再做決定。而且還得看看高麗國能不能抵擋得住遼軍的進攻。也就是說,依然是再議。現在所做的,隻是發文讓登州準備好船隻,以便可以隨時運送一批軍械過去。</p>

沒人對高麗的安危太過在意。就算高麗被滅了,對大宋來說,也不過是遠在海外的事。需要做的,也就是花點錢,花點時間,從軍庫的最底層拿出些刀槍弓弩和甲胄,去支持高麗複國。少說也有一兩百萬的高麗人,哪裡可能那麼快就被遼國征服?以契丹人的德姓,就是再老實的農戶,都會給他們逼得走投無路。隻要有人能揭竿而起,高麗肯定是處處烽火,有的是讓耶律乙辛頭疼的時候。</p>

牽製遼國,這就是大宋對高麗的期待,誰管他是怎麼牽製的?就這麼簡單。反正按照韓岡的話,那些都是禽獸,它們爭地搶食,人隻要在旁邊看著就是了。有必要的話,乾涉一下,沒必要那就是另說。</p>

結束了對高麗的處置,韓絳出班道:“殿下,陛下,年號之事,太常禮院亦已進呈,還請早曰做出決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