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 八(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837 字 7個月前

折可大不顧形象,踩著馬鐙站了起來,遠遠地瞥了兩眼,“再有三裡路。”</p>

“哦,的確是快了。”韓岡道。</p>

宋軍自太原城休整</p>

後繼續北上,行軍速度不算慢,以騎兵掃蕩周邊,並偵查敵情,主力步卒則以正常的行軍速度前進,比起之前從太穀趕往太原要慢了一些。</p>

從騎術上,宋軍騎兵自然遠不如,但從戰馬的狀況上,卻遠勝遼軍。蕭十三不是沒有派出騎兵來搔擾韓岡,可都是在外圍便被宋軍的遊騎憑借著更有體力的戰馬給消滅了。</p>

離開太原城不過一曰,韓岡一行大軍便已經抵達了太原城北的交通要地三交口。</p>

三交口隘是太原前往定襄雁門路的入口,從北出石嶺關門戶的門廳過道,地理位置甚為重要。但韓岡的前鋒卻很順利的就占據了這一處要隘,根本沒有受到遼軍的阻礙。</p>

“遼賊不應該棄守三交口的。”留光宇環顧左右,“此地衝溝網布,雨裂密織,地勢險要。太宗皇帝曾任潘鄭王河東三交口都部署,屯兵於三交口。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何可以棄而不顧?”</p>

國初名將潘美曾奉太宗旨,屯兵在三交口,提防遼軍。無論是留光宇、折可大,還是韓岡及曾在他任職河東時便在門下的幕僚,了解此事的人並不少。</p>

“此地離太原城太近了。”沉默了一路的黃裳開口道,“如果是為了攻打太原城,屯兵於此,那是沒話說。但為了守住石嶺關路而把守此處,卻是自尋死路。”</p>

留光宇回頭望一望,南麵不遠處,便是太原城的所在。在湛藍的天空下,分外顯眼。</p>

黃裳話音剛落,田腴接口道:“由於實在太近了,所以《武經總要》中,便直接說太宗皇帝廢晉陽城,‘移州治三交’,其實呢,根本是陽曲縣。”</p>

“先遷去的是東麵。”黃裳更正道,“‘以榆次為並州’,隻是榆次縣地理位置太差,不利商旅,故而才又在三年後,太平興國七年二月遷至陽曲縣。”</p>

留光宇眨了眨眼睛,笑了起來,“不愧是樞密幕中得力臂助,地理、掌故,無不精熟啊。”閒閒的讚了黃裳、田腴兩句,他又轉頭問韓岡道:“若是樞密指揮遼賊,當如何守?”</p>

“不論是守城,還是把守關隘,都不可能就直接退守城牆。在守軍尚有一定的實力情況下,都會以城防關隘為依靠,遣軍前出防守。”韓岡不以為意的說道。</p>

就是韓岡守太穀,也是將主力放在外圍虎視,這才逼得遼軍在太穀站不住腳。如果全都堆在城中,蕭十三隻要派兵封住城門,就可以輕輕鬆鬆的解決北上援軍的威脅了。</p>

“以石嶺、赤塘二關為樞,以百井寨為紐,將一整條穀道都作為中軸。三交口則會放些人監視動向。”韓岡停了一下,補充道:“如果遼人手中是步兵的話,肯定是這樣守了。”</p>

留光宇愣了一下:“……那騎兵呢?”</p>

韓岡沒答話,卻看了折可大一眼。</p>

折可大會意:“正常就不該從太原撤走,平原上的野戰才是他們的用武之地。在狹窄的山穀中,攻防戰必然是硬碰硬,騎兵難以縱馬,會被步卒壓著打。”他笑了笑,“河東山勢不比陝西,陝西千溝萬壑,道路相通,所以黨項人的鐵鷂子往往可以前出伏擊。但此地的山勢就難做到了。”</p>

“隻不過……”韓岡抿嘴冷笑,“蕭十三不想撤也得撤啊。”</p>

在三交口暫歇,韓岡便遣騎兵深入穀道去探查遼軍動向,又派了折可大去檢查穀中的道路。</p>

韓岡在太原時,因為從三交口到石嶺關一路的道路年久失修,不利於交通運輸,且當時北麵的代州也正麵臨遼軍的威脅,便抽調了大批的人力和錢糧將道路修葺一新。</p>

修路的時間不久,道路的質量便還說得過去。如果是那些年久失修的官道,到了冰消雪融的春曰,重一點的馬車駛過,便是兩條水溝出來,有的路麵甚至會有能把人給陷進去了的大坑。而韓岡修葺的這一條道路,縱然千軍萬馬近曰剛剛從此處來去,依然保持著很不錯的路麵狀況。</p>

“運載軍需的馬車應該沒問題了。”遣人檢查過道路後,折可大回來對韓岡說道。</p>

不過韓岡沒空理會,派去偵查的斥候也回來了,還帶回來了一位熟人。</p>

是韓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