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 八(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879 字 7個月前

“通進銀台司消息,河東那邊又有奏表到了。”</p>

章惇神色一動,追問道:“奏報的內容是什麼?”</p>

那名家丁搖搖頭:“聽說是實封的密奏</p>

,不知道裡麵到底寫的是什麼。”</p>

“……看來天子的密詔沒有來得及追回。”章惇低聲自語,揮手讓家丁出去。</p>

河東的奏表在時間上很是讓人奇怪。不過應該是韓岡對之前密詔的回複,否則就不該在這個時候通過上奏表,而且是密封起來的實封狀。</p>

章惇越來越看不懂韓岡的行事了,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著實讓人費解。</p>

……………………</p>

趙頊沒有想到童貫竟然沒有追上,而且還讓韓岡提前一步上了請罪的奏表。</p>

之前所謂的密詔並沒有瞞著人,韓岡的密奏又如何能瞞得過去世人的耳目?這一次在世人麵前,他可就是扮演了一個糊塗皇帝的角色。</p>

趙頊一直以為韓岡是輔政利國的能臣,曰後的宰相之才,但沒想到他也是個越來越棘手的麻煩,早知道就不讓他去河東了。</p>

趙頊麵無表情的看著韓岡的請罪書。</p>

上麵甚至連辯解也沒有幾句,基本上是密詔上怎麼說,他就怎麼回複。不過文采煥然,應當不是韓岡本人的手筆。當年韓岡在殿試時的文章,趙頊還記著,那個完全是地方官對當地政事的奏報。</p>

不過這篇文字寫得漂亮,反倒讓趙頊看的上火。要是韓岡親筆所寫的那種,那還能見到真心。幕僚代筆,自己謄抄一遍,怎麼看都是在應付故事。</p>

趙頊現在麵臨的問題就是論功行賞。儘管給遼人做了漁翁,在天下人麵前丟人現眼,但奪下來的土地依然可以算是一個勝利。朝廷需要為這個勝利付出的報酬,也是遠遠超過之前任何一次戰爭。韓岡的問題隻是其中一部分而已。隻不過因為禦史台將事情鬨得太大,才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p>

不過相對於士兵的賞賜,將帥們的功賞其實不需要太頭疼,隻要能拉下臉來,賴賬也沒什麼關係。而底下的士卒若不能給出讓人滿意的功賞,那些個赤佬可就是會立刻翻臉鬨事——還是人數多寡的關係。</p>

當年太宗攻克太原,滅亡北漢,之後便揮兵直取遼國南京道,就是因為功賞不至,以至於在燕京城下功虧一簣,慘敗於高粱河畔。</p>

而太祖時,曹彬領軍攻克南唐。開戰前,太祖皇帝承諾的功賞是使相——節度使兼樞密使。不過等曹彬得勝歸來,太祖給出的賞賜則是五十萬錢——五百貫。</p>

太祖皇帝過河拆橋的行事手段是否合乎人情暫且放到一邊,開疆辟土的獎賞最低能到哪一步,也算是有了一個依據。</p>

以曹彬為標準,韓岡的功勞實在算不得什麼。不過一個不毛之地的勝州,戶口不及南唐千分之一,土地也隻有百一之數。如果是開國之時,以曹彬為標準,即是往高裡算,五貫十貫也就能打發了。</p>

當然,趙頊不可能這麼苛待功臣。開國時的手段,不可能使用在如今。但即便不能用在如今,可有了這一條舊例打底,權柄過重的職位完全可以拒絕授予。</p>

還有當年狄青平儂智高,回朝後被晉為樞密使。本來有許多朝臣援引曹彬舊例,來否決這項任命。但仁宗皇帝堅持授予這個職位。可成為文臣眼中釘的狄青最後的結果卻是讓人歎息。</p>

有正反兩條先例,趙頊想要做事就方便了許多。隻要韓岡不能入西府,種諤也不可能有機會,王中正更是可以隨隨便便就打發掉。</p>

趙頊歎了一口氣。既想維護朝綱,又想維持一個公正慷慨的名聲,天底下哪有那樣的好事。還是舍了點麵皮方便做事。</p>

給立有功勳的將帥多些金銀財帛,升幾個無關緊要的職位,也就打發了。</p>

不為執政,本官升到諫議大夫就到頂了。韓岡的差遣和本官都沒有晉升的餘地。不過其他用來搪塞的名號多得是。勳、位、爵、食邑、檢校官、館閣貼職,應有儘有,想要找個打發人的名號,實在再容易不過。</p>

給他什麼職位呢?趙頊想著。</p>

按理說可以先給韓岡一個樞密副使的任命,等他照常例拒絕之後,直接轉封其他職位。但趙頊還真怕韓岡會不顧顏麵的一口應下,就像當年王安石,一直不肯入朝,當自家任命他為翰林學士時,卻是一口應承下來。</p>

翁婿兩人都是有心做事的人,不是那等沽名釣譽,喜好故示清高之輩。趙頊可無法保證韓岡會不會依常例拒絕詔命……還是直接點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