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雷射聚變的衝擊(1 / 2)

關於康尼這邊鏡頭革新級的突破,以及NIF裝置可以藉助點火,最先吹起來的就是國內的公知。

「我們和大漂亮的差距起碼還有五十年!這就是事實,承認人家的強大很難嗎?想想他們幾十年前就能登月,幾十年前就有航母,現在看看新技術,安布雷拉雖然對我們友善,但那也是因為能在我們這裡賺到錢,這是資本的共性!」

「這次和康尼合作出來的鏡頭,就對我們禁運了,他們要遵循《瓦森納協議》,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和他們對抗?其實隻要我們銷毀全部的核武器,表現出足夠友善,我們是能夠和平共存的。」

「這就是文明的國度。」

「這就是正義的國度。」

「……」

在大漂亮入侵其他國家從未見過跳出來發聲的這群傢夥,此時一口一個正義,一口一個文明,一口一個強大。

大意就是比不過的,不如早點投降認輸,跟著他們喝點湯享福。

其實我國在雷射領域的運用水平並不差,以前還有過一些突破的相關報導。

這時候卻又被這些公知們興奮的全都翻了出來。

指著這些突破報導的標題大肆的譏諷。

「所以呢?又能怎麼樣?」

「井底之蛙!」

「人家根本就不帶你玩啊!」

「覺醒吧!」

「等到人家用核聚變無限能源的時候,看你們怎麼辦!」

「嗬嗬,我們每年花這麼多錢有用嗎?」

「……」

不得不說,這一群上躥下跳的歡快傢夥,有時候是真的會影響士氣,一個能量發生率不到百分之一的點火裝置,點一次要冷卻幾個小時的玩意兒被吹的和馬上就能迎來革新一樣。

其實這就是靠著標題黨欺負別人讀書少。

反正會深入去了解的人不多,隻要意識形態上證明已經正增益就行了!剩下的交給公知們去吹!

其實目前兩個主流可控核聚變的方向都很簡單明了。

目前國內主流的托卡馬克裝置就是靠著強磁場約束來確保反應,來阻斷那種可怕的高溫,缺點是強磁場通常都需要用到低溫超導以及強大的電力,優點是可持續性,可以源源不斷的反應。

理論上托卡馬克裝置隻要運行時間夠長,那就能實現正增益,比如現在國際可控核聚變項目ItER就是準備用托卡馬克裝置來實現,目標是準備在二三十年內達到能量轉化的q達到10以上甚至更高。

所以通常有突破的報導都是能夠持續運行多少多少秒。

另外一種是NIF這種點火裝置了,其實說白了NIF就是製作一種迷你氫彈,隻是正統氫彈是由原子彈引爆,而NIF的迷你氫彈則是製成一個膠囊,隨後四麵八方同時射出高能雷射引爆。

但這裡為了意識形態和輿論上的攻勢,再加上一點騙經費,『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公布採取了相當無語的一種概念偷換。

那就是能量的輸入和輸出隻算反應過程中的,也就是1的雷射換成了5的中子能量。

機器運行時的消耗那是一概不說。

其實仔細去讀一下他們自己公布的信息就能知道,實際上算上儀器的使用,最終產生的中子能還不到消耗百分之一。

僅僅隻是啟動儀器製造雷射消耗的電量就超過百倍最終產生的能量不止!

這甚至沒算發電過程中的損耗,以及製作那一顆小膠囊的消耗。

全算上的話隻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而且點火一次的冷卻長達幾個小時。

甚至中子能這種玩意兒到時候應該怎麼利用,利用率是多少也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就算排除利用率,當是百分百轉化,要滿足一個普通發電廠的能量輸出,需要最少每秒十次的反應,一天百萬次的反應。

當然,隨著雷射水平的提升,裝置的不斷升級和改造,比例多少還是能提升一些的,畢竟已經對外公布取得了這麼大的『勝利』,肯定還是會繼續投入錢的,經費問題暫時是緩解了。

但如果按照他們這種算法的話,那其實托卡馬克裝置不是更先進?我用來約束反應的磁場又不參與反應,是吧?

理論上托卡馬克裝置點燃後如果不考慮磁場限製,後續反應可以通過繼續添加反應物來實現,不遲早要正增益?還是可持續性的?

可不能『拋開事實不談』隻講理論。

其實不管是托卡馬克裝置還是NIF點火裝置目前都太過稚嫩了,不說等到核聚變商用,就說等到可控核聚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正增益』,產出的能量通過合理的轉化後大於輸入能量都起碼是幾十年的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