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三師叔範仲淹(1)(1 / 1)

狼生百年 巴之俊 1046 字 2011-03-16

:[]

楊九郎從見三師叔範仲淹第一麵之後,便回憶起了《古詩文網》上一篇專門介紹他生平的文章,部分摘錄並引用如下,

範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世稱“範文正公”。範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著名的《嶽陽樓記》, 356篇詩文。

範仲淹幼年喪父,四歲時隨繼父遷至長山,勵誌苦讀於醴泉寺,也就是在這一年,他暗中變成了楊九郎的三師叔。因家境貧寒,便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後,用刀切為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再切一些醃菜佐食。成年後,範仲淹又到應天書院刻苦攻讀,冬天讀書疲倦發困時,就用冷水洗臉,沒有東西吃時,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範仲淹卻從不叫苦。經過苦讀,範仲淹終於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及第,官至參知政事。

寶元元年至慶曆三年(1038年—1043年)間,範仲淹以龍圖閣直學士身份經略西線邊防,改革軍事製度、調整戰略部署,構築以大順城為中心、堡寨呼應的堅固防禦體係,西北戰線固若金湯,夏人不敢犯。西北邊陲謠曰,“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羌人稱範仲淹為“龍圖老子”,夏人稱其為“小範老子”,認為“小範老子胸有十萬甲兵!

原來住在在甘州和涼州(今甘肅張掖、武威)一帶的黨項族人,本來臣屬於宋朝。從寶元元年(1038年)起,黨項族首領元昊,突然另建西夏國,自稱皇帝,並調集十萬軍馬,侵襲宋朝延州(今陝西延安附近)等地。麵對西夏的突然挑釁,宋朝措手不及,朝廷內有的主攻,有的主守,吵成一團,宋仁宗也舉棋不定,莫衷一是。邊境上更是狼狽,由於三十多年無戰事,宋朝邊防不修,士卒未經戰陣,加上宋將範雍無能,延州北部的數百裡邊寨,大多被西夏軍洗劫或奪去。仁宗與呂夷簡商議,派夏竦去做陝西前線主帥,又采納當時副帥韓琦的意見,調範仲淹作副帥——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後來又把尹洙也調至西線。

五十二歲的範仲淹,先被恢複了天章閣待製的職銜,轉眼間又榮獲龍圖閣直學士的職銜。進京麵辭仁宗之後,範仲淹便掛帥趕赴延州,仕途上的艱辛蹉跎使他早已霜染鬢發,但是忠心報國的熱忱卻不減當年。範仲淹親臨前線視察,他發現宋軍官兵、戰陣、後勤及防禦工事等,各方麵都頗多弊端,如不改革軍陣體製,並采取嚴密的戰略防禦,實難扭轉戰局。韓琦的看法卻不同,他低估了西夏軍優勢,並激於屢受侵擾的義憤,主張集中各路兵力,大舉實行反擊。夏竦為請仁宗批準反攻計劃,派韓琦和尹洙兼程回京,得獲仁宗詔準後,尹洙又奉命謁見範仲淹,請他與韓帥同時發兵。範仲淹與韓、尹雖為至交,卻認為反攻時機尚未成熟,堅持不從。尹洙慨歎道,“韓公說過,‘且兵須將勝負置之度外’,您今天區區過慎,看來真不如韓公!”,範仲淹說,“大軍一發,萬命皆懸,置之度外的觀念,我不知高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