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重逢廖督(1 / 2)

涼州辭 子夜鎮魂曲 1532 字 2011-03-12

<b></b></div> 工坊既已落成,李延炤便又去到郡府之中,以先前查抄樊掌櫃家的財貨,向郡府求購了一批生鐵,計花費三萬餘錢,換得生鐵兩千餘斤。李延炤見所能換得生鐵就這麼些,想要拿出財貨再換一批,郡府書吏也是麵有難色,便隻得作罷。反正這些生鐵作為縣府工坊的第一批物料,已經足夠工坊中的匠人們打一陣子了。

而這些生鐵的主要用途,也是製作農具,以拿給那些新入流民墾荒之用。令居縣去往廣武郡的逆水上遊,還有靠近大河的下遊,都還有為數不少的荒地可以開發成為良田。如今縣中入了這麼多流民,也正應當將這些荒地開墾出來,以為他們立身之用。如今那些流民居於城北,兩千餘人一日便需消耗糧米三十餘石。短期內尚不覺得有什麼,然而長此以往,便是李延炤背靠著樊掌櫃貢獻出來的那座糧山,也是遲早有吃完的一天。

劉季武之前在關中的時候,便是親眼見過其父處理民政方麵的各種問題,也可以算作經驗豐富。李延炤便請他帶了一個百人隊的步卒,前往縣內各地去查探,丈量可開墾的土地麵積,並詳細記錄,彙編成冊。以便對下一步的安置及屯墾提供參考。劉季武倒也不含糊,立刻便帶人上路,開始查訪縣中周邊地帶,以及那些在逆水下遊邊上,方便疏渠灌溉的地方。

李延炤又清點了所剩的資財,除卻那些珠寶玉器與絹帛布匹之外,所餘者不過十幾萬錢。初次查抄出這巨量財貨的喜悅,此時已是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憂慮。

這段時間簡直可謂是花錢如流水。當了令居縣的這個家,李延炤才驚覺原來需要花錢的地方這麼多。樊掌櫃積攢半生,雖然早就成為了令居縣首富,不過真要放到縣府的角度來看,以李延炤的構想來建設縣府,這麼巨量的資財也是捉襟見肘。不敷使用。

當下在縣中,糧食生產也可謂是重中之重。工坊落成之後,李延炤便一心撲在安置流民,以屯墾荒地之事上。他將當下令居縣中的種種情形詳細地給辛彥做了一個介紹。而後便指出,安置這些流民,尚還需調撥糧種、耕牛、農具等等巨量的物資支持。生鐵運回來之後,已經交割給工坊打造農具。而糧種之事倒也不用發愁,當下隻有耕牛尚未準備妥當了。

李延炤知會了辛彥一聲,便帶著陶恒並其部眾,又從剩下的十餘萬錢中拿走了五萬錢,便要去安置在西平左近的禿發鮮卑部,為之後的屯墾購置耕牛,以及為軍中添置一批軍馬。

禿發部自上次被擊敗之後,這兩年也可謂老實了不少。遵循州治的政令,西平郡府如今每至冬日,也總要一方麵調集郡縣兵以防備禿發部可能的起事。另一方麵也要派官吏前去查看部落的生存狀況,以便在無以為繼的時候,能夠給予一定的支持與賑濟,從而將可能發生的亂事掐滅在萌芽狀態。

在多方的通力協作之下,如今的禿發部雖然稱不上蒸蒸日上,不過活命卻是綽綽有餘,從而也確實沒有必要再起亂事,以打亂這好不容易得來的安定生活。

李延炤與陶恒所部騎乘軍馬,先沿河而上去往郡府,再由郡府折而向西,穿越各種險峻難行的山間穀地,耗費了四五日光景,終是抵達了西平地界。

到了西平地界,眾人卻對禿發部目前所居之地一無所知。為了前去尋找這個部落,李延炤便領眾人先向西平郡城而去,以期能從郡城中打聽到自己想要的消息。眾軍卒自城外浮橋上渡過湟水,而後便向西平郡城東門而去。西平人口眾多,郡城的城門之前也是熙熙攘攘,簡直與稍顯冷清的廣武郡判若雲泥。

李延炤與陶恒等候了不一會兒,便已行至郡城東門之前。守門士卒看到他們這一行身被皮甲的將卒,卻伸出手將之攔了下來。那士卒盤問道:“你們,乾什麼的?從哪來?”

李延炤笑著拱拱手,道:“我們從令居縣來,正要去城中歇歇腳,再打聽打聽禿發部放牧之地,之後想去部落之中采購些牛羊,以備開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