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輕騎戰法(1 / 2)

涼州辭 子夜鎮魂曲 1997 字 2011-03-12

<b></b></div> 李延昭馬背上馱著他和張興兩人,衝出了那片山林,向著自己的隊伍靠攏過去。借著月色,李延昭還看到張興肩窩、手臂等沒有鐵甲遮蔽的地方,插著幾支羽箭。箭尾的箭羽,在月光下泛出潔白的光。

現在這種情況下,李延昭也不敢貿然幫張興將箭矢拔出。他生怕這些箭矢若是倒刺箭、狼牙箭的箭鏃,強行拔出便會被帶倒鉤倒刺的箭鏃帶出血肉。中箭之人不僅會血流不止,而且痛苦難忍。

奔馳途中,李延昭亦是聽聞身後山林之中,隱隱有馬蹄聲傳來。令他不由得有些聞之色變。想必山林中潛伏的那波敵騎,見得自己安然離去,心有不甘,又見得自己這邊人少,於是便一不做二不休,趁勢殺出!

隻是聽聞馬蹄聲的大小,李延昭估摸著這波敵騎大約在二三十人上下。正與僥幸逃回報告情況的己方騎卒所描述的,伏擊他們的那波敵軍騎卒,人數大致相等!

根據現在所展現出來的情況,李延昭深信,這支敵軍騎卒的意圖,正是特意在此守候,伏擊己方渡河的偵騎。不過敵軍騎卒如何辨明己方的行跡,在此設下埋伏,屢屢重創己方哨騎。他卻是想破頭也想不明白。

然而當下他也是無暇再思索餘事,身後的敵軍追兵,才是他們迫切需要解決的麻煩。

“撥轉馬頭!”隨著李延昭縱馬奔入隊列中與其餘人會合,他的口令也是適時響起。

聽聞李延昭的口令,佇立的一行七騎,整齊地撥轉馬頭,而後策馬加速,向來時的路馳返而去。

長久以來的訓練,已使得這些騎卒們認可並遵照李延昭的戰術設想,來進行訓練、操演、乃至作戰。

李延昭使用騎兵的戰術思想,卻是從九百年後的蒙古人身上得到的啟發:遇敵之後,先以精於騎射之輕騎,循循而退,箭雨不絕,誘敵冒進。再以精銳敢戰之士衝陣,由側後方衝擊敵軍。

如此一來,敵軍遭受來自多麵的多重打擊。分兵不暇,便很容易在這種密集打擊之下出現重大傷亡,乃至潰散。

蒙古人橫行歐亞大陸,連番西征,正是倚仗如此戰法,以及弓馬嫻熟的控弦之士,屢屢擊破東西方諸國的精銳軍團,繼而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幾乎亙古未有的陸權大帝國。

就連西方匈牙利、日耳曼、奧地利諸國精銳儘出組成的十餘萬人重甲騎士軍團,亦是在人數少於彼方的蒙古軍隊手下吃了敗仗,一潰千裡,蒙古親王拔都乘勝西進,幾至飲馬多瑙河畔。

在李延昭的記憶之中,有此成功先例,自然被他拿來當做範本。自從裝備了馬鐙之後,營中騎卒無不苦練騎射技藝。至今方訓練數月,雖然準頭仍然差強人意,不過他麾下的騎卒們早已能安坐馬背之上,熟練運用弓箭。比之騎射操練之初,已是強上不少。

對於這種結果,李延昭亦是覺得滿意。畢竟騎卒的操練,比之步卒,不知要難上多少。麾下能有如今長進,已實屬難得。

數月以來的刻苦操練所養成的戰術素養,在這一刻發揮了關鍵的作用。麵對追擊而來的敵方優勢騎卒,曹建這一什的騎卒們,並沒有慌亂。而是合理地控製馬速,與敵方騎卒保持著三十餘步的距離。

隨著李延昭的口令,騎卒們一次一次地張弓回身放箭。此時夜間雖目不視物,然而對方馭馬追來,馬蹄的隆隆聲卻是暴露著他們的位置。隨著李延昭部下們頻頻回身放箭,身後的夜幕之中,便時不時傳來敵騎落馬的窟嗵聲,絕望地慘叫聲,以及馬蹄踏在落馬軍卒身上而發出的令人牙酸的骨頭碎裂聲。

追擊的敵騎見身邊同伴紛紛落馬,自是心有不甘地對前方李延昭他們屢屢放箭。卻因為廣武騎卒排出了鬆散隊形,加之敵軍並未裝備馬鐙,馬上使用弓箭並不能如臂指使之故,那些相較李延昭所部要密集得多的箭雨,並不能給循循而退的李延昭部騎卒帶來有效的殺傷。

偶有幾支箭僥幸射中騎在馬上的人,也多是不能穿透他們身上所披的鐵甲。然而李延昭部下們的回身反擊,卻能屢屢帶走追擊敵騎們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