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列裝馬鐙(1 / 2)

涼州辭 子夜鎮魂曲 2049 字 2011-03-12

<b></b></div> 轉眼之間,負荊請罪之事已過去半月有餘。然而李延昭的這一舉動,依然時不時成為軍中兵卒茶餘飯後消遣的談資。

雖然眾兵卒對於此事談論得甚是熱烈,然而甚少有人看出李延昭的真實意圖。因而在絕大多數軍中士卒的認知裡,李延昭是害怕了龐司馬的威勢,因而才前去負荊請罪。

隻有竇通、劉季武、曹建等為數不多的李延昭屬下騎卒,對此事心如明鏡一般。李延昭的行事風格,他們都是明了。

加之營中士卒對竇通一事的始末均是知曉。包括李延昭對龐司馬部下大打出手,以及六日禁閉,及至後來的負荊請罪。他們都可算是親曆者,所見所聞固然是比其餘士卒全麵得多。結合李延昭的行事風格,他們自然也是明白了這位上官的真實用意。

然而很默契地,眾人對於此事,卻都抱持了緘口不言的態度。於是這半月來,李延昭帶領眾人每日操練。日子過得倒也堪稱風平浪靜。

唯一令眾人倍感不解的是,前日太守遣郡城內的工匠,將一批加裝馬鐙的馬鞍送來軍中,卻是令騎卒們疑惑不已。

廣武軍騎卒雖少,然而個個都堪稱精銳。馬都尉在時,嚴格的選取,以及苛刻的操練,成就了廣武騎卒們精湛的馬上技藝。

廣武軍騎卒不僅可以在馬背上揮舞刀劍劈砍,還能熟練地在顛簸的馬背上使用弓弩,雖然騎射的準頭仍然比不上鮮卑等遊牧部落的騎兵,然而卻已是相去不遠。

放眼整個涼州的郡縣軍隊中,這支百來人的廣武騎卒,也足以堪稱騎兵中的勁旅。即使是占據了河湟之地,數量及武備,都遠超廣武數個檔次的西平騎卒,在技藝上也是難與廣武騎卒一較高下的。

由此,廣武騎卒的優秀技藝便可見一斑。然而如此強悍的這麼一支騎卒,卻依然對郡府發來的,這一批加裝馬鐙的馬鞍感到不以為然。

李延昭對這種難以接受新事物的態度早有預料。因此倒也是並未多言。隻是次日操練之中,分出兩撥各十幾名騎卒,進行了一次彆開生麵的對抗演練。

其中一組人由葉隊率帶領,繼續使用未加裝馬鐙的馬鞍。另一組人由李延昭親自率領。俱是換裝新馬鞍。雙方手持木刀木劍,以及去掉箭鏃的弓矢,便在校場之上展開對抗。

隨著李延昭的一聲喝令,對抗演練的雙方俱是催馬向對方衝去。考慮到安全問題,若是在這等混戰之中,有人墜馬的話,多半是九死一生。

於是李延昭在開始演練之前,已是下令演練雙方,都用繩索將各自騎士捆在馬鞍上,雖然刻意綁鬆了一些,給這些騎卒留下了一定的活動空間,然而他們動作還是普遍受限。難以在馬背上大動作揮砍。然而為了安全,李延昭也不得不如此。

雙方騎卒各自都排成一個楔形陣,撒開馬蹄便向著對麵衝鋒。李延昭囑咐己方的十幾人跟緊自己的馬匹,這個對抗演練雖是低烈度,然而若是直直衝鋒,互相撞上對麵,依然是難免出現傷亡的。

李延昭可不傻,非戰鬥減員他當然是能免則免。於是在己方馬頭距對方馬頭僅有六七丈遠的距離上,他向左撥轉了馬頭。

身後的十幾個騎卒見狀,亦是紛紛同他一起撥轉馬頭。李延昭這個楔形陣便與對麵葉隊率的楔形陣擦肩而過。隨著李延昭一聲“砍!”的喝令,麾下騎卒們紛紛伸出手中的木刀木劍,向著擦肩而過的葉隊率那組人身上砍去。

兩隊人擦肩而過,短兵相接。由於李延昭帶著眾人向左調轉了馬頭,擦肩而過的時候,兩邊士卒都是拔出木刀木劍,借著馬速拚殺了一陣。由於葉隊率屬下的那些騎卒準備不足,開場就被李延昭這邊進攻得手,兩隊騎卒交錯而過。葉隊率那邊已有四五人縱馬出列,到一旁觀戰去了。

首次交手,對麵已折損四五人,而自己這方僅有一個倒黴蛋因為靠後,而被對方的木刀掛中,無奈之下也隻得馭馬出列,到旁邊歇著了。

眼見己方第一回合就折損了諸多騎卒,葉隊率不由得大急,衝出去三五十丈後,又與麾下士卒們紛紛撥轉馬頭,匆匆列陣,而後便組織再次對衝。

李延昭亦是集結了自己麾下騎卒們,不再排列成楔形陣,而是排成一個鬆散的橫陣,李延昭囑咐己方騎卒,待會對衝之時,進至離對方八九十步便撥馬回頭,然後與對方保持三五十步距離,用手中弓箭射殺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