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正輔兵製(1 / 2)

涼州辭 子夜鎮魂曲 2105 字 2011-03-12

<b></b></div> 李延昭循著記憶輕車熟路地來到郡府門前。上前扣了扣郡府的側門,不多時便有個小吏打開了門,卻正是上午為他引路的那名小吏。李延昭拱手長揖,道:“小人欲拜見太守大人,勞煩大人通報一聲。”

那小吏連道不敢,卻是請李延昭進了郡府,言道太守大人已吩咐過,若是李延昭來,則無需通報,隨時可見。於是便又引著李延昭來到那間前堂。李延昭謝過小吏,那小吏便自去了。他往堂中看去,卻見太守大人坐在上首的案幾前,案幾上正放著一摞公文。太守不時拿過一張,細細閱覽,而後拿著筆在上方批閱一番。

李延昭走進堂內,俯身下拜:“草民李延昭,拜見太守大人。”

太守抬起頭來,和藹道:“君不必多禮,速速請起。”而後指著上午李延昭坐過的那張幾案,言道請坐,又衝內廳喊了一句奉茶。不多時,上午那仆人又端過茶水而來,為李延昭奉上一盅茶,而後同二人見過禮,又自顧返回內廳之中。

“在下已將世兵選取完畢,皆記錄完畢,請太守大人過目。”李延昭言罷,將記錄著各世兵的名冊從懷中取出,起身緊走幾步,走到太守案幾前,將那名冊雙手奉至太守案前。

太守亦是雙手接過,展開粗粗一看。記錄在案有二十七人。他不由得詫異道:“不足兩百人的流民,君竟然能募得二十七名壯士。端得是不易。”

不到兩百人的流民眾,算起戶數來不過幾十戶。募得二十七人,軍戶便有二十七戶,幾占去了全部戶數的一半。太守也是一郡的軍政長官。他自是曉得如此有多麼不易。晉朝軍戶社會地位低,良民之家普遍不願加入軍戶。甚至連與軍戶通婚都不願。因此,軍戶子女通常隻得互相通婚,內部消化。軍戶境地之尷尬,可見一斑。然而李延昭不聲不響地,便招募了一半的流民為軍戶,令太守大人也不得不覺驚異。

“此間流民在逃難路途之中,俱是風餐露宿,吃儘苦頭。如今到達了涼州,承蒙太守大人及郡城諸位大人的關照,盼來了安定生活,自是不願失去。在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便人人感奮。故有如此多良家子弟自願投身軍伍,建功立業。”

“好,好,好”太守聽聞,讚不絕口。隨即又問道:“君欲將此二十七人一並編入行伍?”李延昭卻連連擺手:“非也。餘隻從中選取了十人,欲編入軍伍。其餘十七人依舊登記造冊,卻是另有他用。”

“哦?說來聽聽。”太守聽聞,頓時來了興趣。

“國家建立軍伍,無非為了保境安民,抑或是對外擴張。自古以來,此事便存在著無法開解的矛盾。”李延昭抿了一口茶水,又徐徐道來:“首先是兵民一體。閒時務農,戰時召集,朝廷予將領兵符調令,官府發給士兵武器盔甲,士卒自備口糧。如此出征,將不知兵,兵不知將。或可征戰取勝,然而此種軍隊,戰意不堅,難耐苦戰惡戰。保境安民或許尚可。然而出征在外,戰必勝攻必取卻是不可實現。”

太守聽聞,麵目中更有異色,不住頷首道:“繼續講。”

“而另一種,兵士就是兵士,不務農。閒時操練,戰時征戰。一般由固定將吏領兵。同吃同住,袍澤之間交情篤厚。上下一心,不論守土,抑或出征,此等銳卒確可戰必勝,攻必克。然而此種軍隊不參與生產,所需糧草武器盔甲器械,乃至騾馬等畜力以及士卒養家糊口所需軍餉,甚至於戰歿之後官府應發撫恤,均出自國庫稅收。如此一來,養兵多,則國庫不堪重負。養兵少,則無以應對中外之威脅。”

“既然如此,君以為當何如?”太守聽得頻頻頷首,心中卻仍自疑問不休,便問道。

“在下竊以為,可選軍中少量精悍之士,組建成軍。農忙之時少量參與農事。平時主操練。餘者編為輔兵。農忙之時參與農事。農閒之時操練。若敵來犯,與正兵一同守土禦敵。出征之時,少量征集,從事為大軍押運糧草等輔助工作。待得戰事緊急之時,輔兵亦可編為正兵,上陣殺敵!”

“如此一來,出征在外,正兵家中的土地卻待如何?”太守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