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太守召見(1 / 2)

涼州辭 子夜鎮魂曲 2416 字 2011-03-12

<b></b></div> 兩晉時期,地方首官往往都手握著一地軍政大權。軍政不分家這一問題也造就了為數眾多的草頭王,算得此間亂世的一大誘因。加之此時科舉製度尚未誕生,延續了西晉製度的涼州在選拔官吏時,依然套用的是曹魏時期開始實行的九品中正製。要職往往把握在一些世家門閥手中,餘者官職皆“舉孝廉”。顧名思義便是由各地地方長官,甚至於世家來推舉一些當地才能德行出眾的人來任用官吏。這一製度直到三百年後隋朝才告落幕。

作為一郡的軍政長官,此時的太守不僅是郡城及其屬地的治理者,更兼管一郡的軍事。士卒操練,製備軍械,選拔將吏,皆是太守職權。若需要進行一些軍事行動的話,當地太守還可調動所屬軍隊,獨自出征,或者協助上官出征。

既是這樣,一地的太守往往授予某某將軍稱號。一般情況下也往往具備一定的軍事才能。李延昭並不懷疑自己奉上的那幅地圖的價值,他唯一擔心的是,郡城裡的那位太守大人能否認清他的價值。

本來,被穿越到這個時代的李延昭,隻抱定了一種想活下去的消極態度。如果可以的話,他甚至想穿越回自己原本所處的那個時代,繼續過自己平平淡淡,波瀾不驚的小康日子。然而穿越來之後一月許的所見,已使他打消了這一個念頭。常言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此亂世之中,若是他不能擁有權力,便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如此一來,待得一朝涼州覆亡,他又將何去何從呢?他還能在這個時代裡,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好好活下去,以期再遇到機緣巧合然後穿越回後世嗎?

次日清晨,眾人吃過粥,百無聊賴胡思亂想的李延昭看到城門處,一名小吏衝著營地奔了過來。他下意識地起身,見得那小吏奔到營地近前,高聲呼道:“哪位是李延昭?太守大人有請!”

營地中眾人俱是聞得小吏此話。眾人麵色一驚,都是轉頭看向李延昭。

李延昭向眾人一拱手,卻是隨那小吏而去。眾人驚詫不已,議論紛紛。

往日在他們的眼中,一郡太守都是通天的人物。許多人活了幾十年,卻是連遠遠地看上一眼太守的車駕都不曾有。然而這樣通天的人,居然要召見同他們一起逃難月餘然後來到此間的李公子。一時間眾人便又是紛紛讚歎不已。

劉仲康撫須笑對左右道:“老夫早道小友絕非凡人。”隨後便是一通爽朗的大笑。左右眾人均是看著李延昭離去的方向,一通豔羨之色。

李延昭跟那小吏進了城門。一路之上,他細細看著街邊景象。廣武郡城的街道雖然不寬,然而卻是磚石鋪就。顯然是有人負責清掃,雖然此時人流如織,街道卻乾乾淨淨,一塵不染。街道兩旁的商鋪亦是井井有條。雜貨鋪、鐵匠鋪、醫館、糧店、酒樓妓館等一應俱全,端的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好一副繁華景象。

小吏引著李延昭穿過城門內那條筆直的大街,城中心建有一個鐘鼓樓,此時恰巧鳴鐘。兩人繞過鐘鼓樓,繼續往前走,又拐了兩拐,小吏在一個略顯氣派的院門前停下。李延昭放眼望去,見那朱漆大門前,兩尊略顯瘦弱的石獅子張牙舞爪。門前一排拴馬樁立在一旁。門頭上掛著一塊匾額,用篆書寫著四個大字:廣武郡府。

小吏打開側門,對李延昭招了招手。李延昭會意,便隨著小吏進了一旁的側門。小吏讓過李延昭,隨即將側門關好,又走到前麵帶路。李延昭跟隨而行。前院裡不時走過一兩個抱著一摞公文匆匆前行的小吏,見李延昭跟隨另一小吏進得院來,都是用略帶疑惑的眼神看他一眼,隨後依舊匆匆而行。

小吏帶著李延昭穿過前院,進得二門,二門後還有一道照壁,青磚砌成。轉過照壁,眼前豁然開朗,便是郡府的大堂了。

堂上首座坐著一個麵白長須的中年人,穿著一身緋色袍服,麵前放著一張幾案,正一手端著一盅茶,抿了一口,隨後又拿起幾案上的一張紙,看來看去,赫然就是李延昭進獻的那幅地圖。堂前還站著兩名武士,按劍而立。

進了前堂,小吏向首座方向長揖到地:“大人,人帶到了。”

那中年人抬頭看了李延昭一眼,便即和顏悅色對小吏道:“做得好,你便去忙公務吧。”小吏依言退下。

李延昭學著電視劇中的模樣,跪下對著首座拜了一拜。口中還道:“草民李延昭拜見太守大人。”

“不必大禮,請起。”太守雖無時無刻不和顏悅色,然而李延昭卻從中看出了一種久居上位的威嚴氣度。

李延昭爬起來,隻是垂手肅立一旁。前世加上今世,一郡太守這麼大的官兒他尚且是頭一回麵對麵,說不緊張,那是假的。

太守和藹地望向他,細細觀察了一番之後,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而後指向對麵的那張幾案,對李延昭道:“請坐。”言畢又對內廳裡喊了一句:“辛恪,奉茶。”